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2)
学位论文(21)
图书(21)
报纸(1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5)
地方文献 (4)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12)
2011(15)
2010(26)
2008(7)
2007(14)
2006(12)
2005(14)
2003(6)
2000(12)
1995(8)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7)
名作欣赏(3)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青海师专学报(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1)
文学教育(1)
华商(1)
党的文献(1)
上海戏剧(1)
全国新书目(1)
苏轼的秘书能力
作者:王晓红  来源:秘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文学艺术  政治家  王安石  散文  公文写作  分析能力  现代秘书  司马光  文学家 
描述:过去人们主要把苏轼看作一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一位在诗、词、散文、歌、赋、书、画等方面均有造诣的人才。在惠光启先生提出"苏轼不仅是文学艺术泰斗,还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政治家"后,人们逐渐取得了新的共识
苏东坡的两个世界
作者:柏峰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文化世界  现实世界  两个世界  乌台诗案  王安石变法  绘画创作  书法  散文  社会现实 
描述:今近在咫尺却无由相会的弟弟苏辙,万端愁绪一时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写下的千古绝唱。就词而言,状写明月无有出其右者。
王安石写过《石钟山记》吗
作者:靳顺高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王安石  鄱阳湖  石灰岩  散文  苏轼  长江  文学  褒禅山  高中 
描述:2011年第10期《人民文学》刊有一篇《扒火车与钟山寺》,文中说:"记得王安石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石钟山记》.而我所要描述的这座石钟山,则是另一地景致了。"看到这里很是惊讶,凡是上过高中的人都
禄隐 三点导读
作者:张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社会问题  政论文  政治家  思想家  知行合一  赏析  北宋  散文 
描述:美点赏析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一反当世空泛靡弱的文风。其政论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
赈饥荒,除豪强,官场上刹歪风 曾巩,被掩盖的能臣
作者:晏建怀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江西  科举考试  饥荒  古文运动  南丰  散文 
描述: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后人学"古文"多从模仿曾文入手。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四年吗
作者:周密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新政  王安石  失败  散文  变法  改革  文史  推进 
描述:。"这里有个问题,散文《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1044年"(庆历四年)写的吗?
周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创作研究
作者:平志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生平  贰臣心态  学术思想  散文创作 
描述:合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背景,重在考辨周亮工由明入清,入仕新朝的原因,与先后三次入狱的始末缘由。第二章,在前章生平考证基础上,发掘、分析这些经历遭遇对周亮工人格心态造成的巨大影响。主要围绕清初贰臣的人生遭遇与亮工复杂的贰臣心态展开论述,以周亮工作为个案,认识其时文人的实际生存思想状况。第三章意在探究其学术取向、成绩,与对当时、后世学人的深远影响。注意将周亮工融入明清之际社会学术思潮大背景中,分析其学术价值,肯定其学术地位。第四章以其小品文、传记文创作为研究内容。对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小品文、传记文思想取材与艺术特色,进行分析赏鉴,并与其他作家的比较中,指出其为文特质,突出其文作具有的独特文化个性。文后另有附录,其中,附录一为《著作述略》,对周亮工著述及流传情况加...
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
作者:马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英琦  王英琦  焦灼  焦灼  散文精神  散文精神  嬗变  嬗变 
描述:苦苦求索的历程。 对此,本文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热切奔放——民族主义情感表达。最初,生活和事业上的“曾经沧海”让作家走向旷野,书写了从西双版纳到南国花城,从西北漫漫荒漠到东北白山黑水的见闻感受。为辉煌历史在今天的失落而焦虑而悲叹。二、率真直露——女性主体意识呈现。80年代中后期王英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身为女性,王英琦一方面对女性的生命经验有着深刻切身的体悟,一方面对女性的主体命运进行悠远的思考,以自己特有的言说方式呼唤女性要“美丽的活着”。三、凝重幽远——人生终极意义求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英琦由对女性主体存在价值的思考,更多转向对文学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探索上。她冲破一切生存假象和表面困厄,确立了抗拒尘俗的决绝姿态和求道殉道的终极信仰相统一的启蒙救赎的人文立场。 王英...
意义的诱惑与形而上的陷阱——我看王英琦散文近作
作者:黄书泉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创作  哲学思考  终极价值  哲学气质  内宇宙  陷阱  文学创作  创作特色  作家 
描述:语言,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誉。而其中作者着墨最多、主观情感投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