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
-
陈廷敬的诗坛地位与宗杜倾向 王英志
-
作者:暂无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陈廷敬的诗坛地位与宗杜倾向 王英志
-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之比较研究
-
作者:梅凌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鸳莺 杜丽娘 林黛玉 王实甫 汤显祖 曹雪芹 语言艺术大师
-
描述:文章就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进行了扼要的分析比较,以展示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三位语言艺术大师在塑造崔、杜、林形象时所完成的各自的时代使命。
-
试论陈寅恪先生的《牡丹亭》之杜丽娘“至情”说
-
作者:姜伯勤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寅恪 杜丽娘 至情 《吴宓日记》 新资料 汤显祖 古典
-
描述: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之至情说。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时事实。《吴宓日记》之新资料,使寅
-
生生死死,真真幻幻——杜丽娘情感世界寻绎
-
作者:郑尚宪 高延萍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完整地演绎了杜丽娘的情感历程,而成为戏曲史上屈指可数的不朽巨著。本文根据《牡丹亭》的叙事方式,分生前、死后和回生三个阶段,寻绎了杜丽娘情感追求的曲折历程,试图为解读《牡丹亭》提供
-
《喻老》中的“杜子”应是“庄子”之误
-
作者:卡戈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韩非子 今本 楚庄王 荀子 古籍 子曰 广绝交论 明刻本 南荆
-
描述:今本《韩非子·喻老》中有一则记事:“楚庄王欲伐越……杜子曰:……”这个“杜子”究属何人?王先慎说:“杜子”乃系“庄子”之误。我认为此说甚是。因为稽之古籍,诸书都作“庄子”。如:《御览》366引此条时
-
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杜丽娘“天然人”形象
-
作者:郭燕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杜丽娘 “天然人”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汤显祖
-
描述: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借此提出杜丽娘的天然人形象观点,从而探讨作者汤显祖的创作动机与局限。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杜丽娘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之比较
-
作者:章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话本小说 传奇 柳梦梅 人物形象 寻梦 叙事方式 叙事者
-
描述:《牡丹亭》(以下简称《牡》)传奇取材于明代何大伦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万历以后编刊)卷九所收的《杜丽娘慕色还魂》(以下简称《杜》)话本。小说写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之女丽娘,在一次游
-
从戏剧结构看《牡丹亭》杜宝形象的复杂性
-
作者:梁瑜霞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复线结构 复线结构 杜宝 杜宝 复杂性 复杂性
-
描述:的维护者、执行者,又是作者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派官吏形象;同时,杜宝身上还隐约渗透了作者的自我形象。
-
杜子春的复音词观念及其对郑玄的影响
-
作者:李玉平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音词 郑玄 杜子春 《周礼注》
-
描述: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