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20)
报纸(612)
图书(105)
学位论文(100)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84)
地方文献 (172)
文化溯源 (13)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182)
2008(193)
2004(112)
2001(81)
1998(92)
1996(82)
1993(51)
1984(51)
1966(2)
1940(1)
按来源分组
戏剧文学(39)
古典文学知识(18)
学术月刊(16)
学语文(5)
文史哲(4)
云南图书馆(1)
当代学生(1)
上海远东出版社(1)
天津中医药(1)
新东方(1)
从安徽青、徽、黄的兴衰看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
作者:时白林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音乐  黄梅戏  青阳腔  安徽  徽池雅调  剧种  音乐创作  汤显祖  上层社会  音乐改革 
描述:从安徽青、徽、黄的兴衰看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时白林从中国的戏曲声腔发展演变史学的角度看,安徽是个举足轻重的省份。明代中、后期名声颇大的青阳腔,就产生在山青水秀的江南池州府青阳县,当时社会上出版的有关青阳腔的剧本选集就有《词林一枝》、《玉谷新(调)簧》等...
论临川剧作艺术表现的独创性及其成因
作者:黄仁生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艺术构思  杜丽娘  “梦”  艺术表现  《紫钗记》  创作手法  卢生  《牡丹亭》 
描述:基发挥了黑格尔的“情致说”,
脂评关于情与文的审美意识
作者:李传龙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脂评  审美意识  宝玉  小说创作  水浒传  曹雪芹  重情  脂砚斋  汤显祖 
描述: 脂砚斋、畸笏叟等人,都是很重情的。在他们看来,在创作过程中,情与文密不可分:一方面,情是文的因素,有了情才会有文;另一方面,文又离不开情,文必须表达情。这是他们考虑小说创作
一部高质量的戏剧学著作
作者:李平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学  戏剧批评  高质量  自然说  汤显祖  戏剧文献  戏剧作法  安徽教育出版社  戏剧  王国维 
描述:赵山林同志的《中国戏剧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高质量的学术著作。通过这部长达八十万字的论著,作者以科学的态度与勤奋的治学精神,系统清理和总结了中国古代戏剧学的丰富遗产,在把握中国戏剧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认真探索与阐明中国戏剧学的内在规律,成绩显著。
明戏中的宗教剧(续)
作者:马焯荣  来源:艺海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连救母  杜丽娘  汤显祖  佛教神话  浪漫主义  明传奇  神话故事  女主人公  改编  传奇剧 
描述:这一佛经改编而成的戏剧是北宋杂剧《目连救母》(据孟元老《东京孟华录》)。郑作虽亦据此佛典改编,叙述一个佛徒救母的神话故事,但就
稀里糊涂笑看人间──写在《张协状元》来台演出之前
作者:王安祈  来源:戏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协状元》  现代意义  汤显祖  剧中人  宋元南戏  昆剧  学术价值  文化资产  泥塑木雕  情感思想 
描述:稀里糊涂笑看人间──写在《张协状元》来台演出之前
十九世纪徽州民俗风情的素描
作者:王振忠  来源:寻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家  汤显祖  晚明  诗句  民俗风情  别称  徽州  黄山  齐云山  皖南 
描述:十九世纪徽州民俗风情的素描
多彩的京剧世界 从毛泽东看戏谈起
作者:刘琦  来源:长寿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牡丹亭》  《游园惊梦》  梅兰芳  京剧  《三国演义》  汤显祖  戏谈  中国古典小说  《水浒传》 
描述:在50年代,梅兰芳有一次将在北京怀仁堂演出《游园惊梦》。这出戏是汤显祖《牡丹亭》传奇中的一部分。演出前3天,毛主席特意派人到梅兰芳家借《牡丹亭》。梅兰芳对来人说:“《牡丹亭》传奇,经过几百年来艺人和
试论“似不通”的修辞方式
作者:谭汝为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方式  脂评  焦大  修辞法  心折  汤显祖  杜丽娘  语序  鲁迅先生  红楼梦 
描述:生了强烈的印象,从而获得新奇而警策的美感。比如鲁迅先生《无花的蔷薇之二》揭露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在“三·一八”惨案中虐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论晚明时期文学批评的主体认识
作者:孙蓉蓉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晚明时期  主体认识  精神活动  汤显祖  我国古代  文学表现  批评家  艺术情感  文学创作 
描述:力探索艺术的规律.这种主体认识使文学超越主体现实生存需要,成为显示主体本质力量的特殊的精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