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69)
报纸(699)
图书(376)
会议论文(20)
学位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53)
地方文献 (203)
地方风物 (35)
红色文化 (28)
宗教集要 (23)
才乡教育 (18)
非遗保护 (13)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430)
2013(100)
2011(149)
2010(143)
2005(103)
1998(100)
1997(68)
1992(25)
1991(33)
1990(26)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15)
中国史研究动态(3)
民主与法制(2)
商场现代化杂志(2)
广西医学院学报(1)
水电与新能源(1)
宗教(1)
广东建设报(1)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
资料月刊(1)
中国稀土不应是西方挑贸易战借口美日欧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限制
作者:暂无 来源:铜都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稀土不应是西方挑贸易战借口美日欧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限制
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出版 再现中国法律先辈风采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出版 再现中国法律先辈风采
中国古代的“官熙制”
作者:倪方六  来源:山东人大工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高级官员  《说文解字》  住房制度  先秦时期  任职期间  王应麟 
描述:一种官员住房制度,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职期间居住的住所,但官员本人对此住所没有产权。中国古代从何时开始实行官邸制?学术界并无确切说法,最晚在先秦时期,高级官员已有官邸。在汉字中,“馆”与“官”二字联系紧密。《说文解字》称,“馆,客舍也。”这种“舍”里住的“客”,都是各级大小官员,先秦时期“馆”、“官”二字通用,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江西4所学校跻身“2014年中国高中百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昌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周西月 在开学之际,国内某在线教育公司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中国高中排行榜》,评出了全国前100名以及各省前10名的高中。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河北衡水
开发商才应是BIM的最主要推动者:由SOHO中国的BIM实
作者:潘石屹  来源:建筑技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联网  开发商  推动者  时代背景  二十年  中国社会  设计  变化过程  平台系统  歌剧院 
描述:了过去二百年甚至是五百年间的变化,何其巨大!在这样巨大的变化过程中,社会可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这个变化的时
刘绍喜:800元起家成中国木业大王
作者:齐人乔峰  来源:华人时刊(上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一片广阔无垠的田野上,一个少年扛着锄头跟在父亲后面赶着去忙农活……许多年以后,这个当年似乎命中注定一辈子要跟土地打交道的少年,却让人难以置信地打造出了国际知名品牌“宜华木业”.他创办的宜华集团如今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TEA:春茶应是一种大众饮品
作者:暂无 来源:茶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茶  外国人  营养物质  茶叶  形象  口感  中国茶  香气  价格  好奇 
描述:春茶因内含营养物质丰富、香气更浓烈、口感更鲜爽而深得爱茶者之心。因采摘季之短,物以稀为贵,对春茶的趋之若鹜使得春茶的价格节节攀高。久之,春茶的形象变得比一般茶更为高大上,一些明前茶更是成了茶叶中的LV。听多了国人对春茶的赞誉,开始好奇:外国人眼中的春茶,会是个什么形象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年特邀审稿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稿人  心脏起搏  心电生理  杂志  任务  姓氏  承担  笔画  名单  黄鹤 
描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年特邀审稿人
柬埔寨驻中国大使举行盛大招待会   热烈庆祝柬埔寨人民的光
作者:新华社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柬埔寨驻中国大使举行盛大招待会   热烈庆祝柬埔寨人民的光
1992-2005中国昆剧团体来台演出之《牡丹亭》音乐研究
作者:纪天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南北曲  牡丹亭  江苏省昆剧院  上海昆剧团  戴培德  张继青  华文漪 
描述:究範疇含括上海崑劇團、浙江崑劇團、江蘇省崑劇院及蘇州市崑劇院,共四個劇團、六次演出。
本論文章節架構及摘要內容如下:
序論-概述中國崑劇團體來臺演出與臺灣崑劇影音資料出版的情形,從中映現了臺灣崑劇研究資源的豐富;說明本論文的相關研究概況、研究範疇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從崑劇演出的骨架-劇本著手,敘述各個演出在齣目、曲牌等內容的安排改動上,有何根本的異同。第二章透過劇本為基礎,歸納各個演出於唱腔的採譜分析結果,提出其中顯現的改編創作特點;另一方面,由演員的演唱詮釋分析,歸結不同劇團、不同演員的演唱特色。第三章則經由後場音樂的採譜分析,說明各個演出的樂隊編制大小、樂器使用特色、樂隊配器與和聲運用等,藉以審視後場樂隊於《牡丹亭》舞台演出的不同戲曲烘托效果;點示出崑劇後場的豐富變化,至今仍不斷地持續發展。結論係歸納各個演出的總體特點,劇本與唱腔方面以浙崑改動最少、江蘇省崑劇院和蘇崑次之、上崑改動最多。後場方面,配器較之和聲於崑劇的舞台搬演,有更豐富的變化運用。前者以浙崑較簡單,其他劇團均很豐富;後者以2005年江蘇省崑劇院與2004年蘇崑最有變化(運用不協和音程),1997年浙崑最傳統(齊奏),其他介於二者之間(多使用四、五度和聲音)。大致而言,近年來崑劇《牡丹亭》的舞台搬演,其劇本、唱腔逐漸傾向忠於原著(或《集成曲譜》);反之,後場音樂則是不斷地豐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