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梦幻美之比较
作者:颜翔林 沈虹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传统礼教  传统礼教  性心理  性心理  个体意识  个体意识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情感符号  情感符号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描述:,转向梦幻境界去表现他的心绪、欲望。被压抑的心理成为他艺术的动力和张力。二、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是“两梦”的审美追求。汤显祖以写梦的方式描写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相恋的爱情过程,展现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歌颂追求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意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也是以情爱为表现内容,以梦幻的艺术方式描绘青年男女对传统礼教的反抗和他们个体意识觉醒,肯定了他们情感世界的合理性。三、悲喜剧的和谐统一是“两梦”的完善结局。两部作品的开头部分似乎都给人压抑、紧张感,这种开端的故作悲剧的技巧,其意正是为了衬映喜剧的结局,使剧作构成悲喜剧的和谐统一,使喜剧占有主要地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给欣赏者以审美愉悦。
牡丹亭》下场诗初探
作者:包晓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清传奇戏曲  明清传奇戏曲  汤显祖  汤显祖  集唐  集唐  杜丽娘  杜丽娘  唐诗  唐诗  李商隐  李商隐  传奇作品  传奇作品  文体研究  文体研究  古籍出版  古籍出版 
描述:之一,尤其是下场诗。本文将追根溯源探讨下场诗的来龙去脉,以及《牡丹亭》中下场诗的文学表现功能。下场诗并非在明传奇中首次出现。“宋元戏文如《张协状元》、《琵琶记》等,在每出戏的末尾,一般由在场角色念诵
杜甫文化影响的一瞥:以《牡丹亭》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刘晓凤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牡丹亭  人物设置  杜诗运用  杜甫影响  “情” 
描述:的传奇《牡丹亭》就是融汇诗圣精神和杜诗艺术,集中反映杜甫文化影响的作品。文章以《牡丹亭》为中心,从人物设置、杜诗运用及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了杜甫的文化影响。
痴情与延宕-从《牡丹亭》《哈姆雷特》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作者:季雪冰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哈姆雷特  反常举动  经典气质  文化差异  价值选择 
描述:痴情与延宕-从《牡丹亭》《哈姆雷特》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痴情与延宕-从《牡丹亭》《哈姆雷特》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作者:季雪冰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哈姆雷特  反常举动  经典气质  文化差异  价值选择 
描述:前人分析《牡丹亭》、《哈姆雷特》,多着眼于纯粹的艺术形象。本文试图在更广阔的文化史视野中对比、分析、解读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哈姆雷特,聚焦并解析他们所表现出的反常举动和经典气质
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之魂形象探寻
作者:刘昶 李玉婧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哈姆莱特    至情  至仇 
描述:汤显祖与哈姆莱特是同时代中西戏剧领域的大家,《牡丹亭》和《哈姆莱特》是他们的重要剧作。作品中都出现了魂,虽一个是为爱情的美女魂,一个是为政治的先王魂,但他们都由作品中主人公心灵深处而化。如果说杜丽娘
龚自珍《咏史》新解
作者:王毅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龚自珍  名流  东南地区  作者  中国古代诗歌  清朝  讽刺  胡应麟  团扇 
描述:。明朝胡应麟《诗薮》称:
张舜民和他的诗
作者:房日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陕西彬县  正视现实  宋代  西夏  艺术力量  司马光  朝廷  讽刺  陈师道 
描述: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宋代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释褐为襄乐县令。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张舜民向朝廷上书极力反对,以为新法"裕民所以穷民,强内所以弱内,辟国所以蹙国。以堂堂天下,而与小民争利,
古代祈雨趣事
作者:张晨阳  来源:读与写(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祈雨  汤显祖  大旱  雨季  记载  张岱  人生  讽刺  久旱  神宗 
描述:据记载,古人总结人生最得意的四件快事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见古人对庄稼久旱得雨是何等的重视。这是因为我国雨季一
汤显祖戏曲讽世意识的成因探析
作者:黄三平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集  讽世  戏曲创作  临川四梦  讽刺  意识  人性  思想基础  社会现实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戏曲蕴含强烈的讽世意识,"临川四梦"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热嘲冷讽"[1],其讽刺的内容丰富,讽刺指向官场、时政、理学礼教及人性人情。"四梦"贯穿了讽世意识,且其讽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