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当奖引后进的勇士
-
作者:陈秋舫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家 唐宋八大家 勇士 王安石 欧阳修 人类社会发展 科学事业 曾巩 宋史 规律
-
描述: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在读过比他小三十岁
-
《喻老》中的“杜子”应是“庄子”之误
-
作者:卡戈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韩非子 今本 楚庄王 荀子 古籍 子曰 广绝交论 明刻本 南荆
-
描述:今本《韩非子·喻老》中有一则记事:“楚庄王欲伐越……杜子曰:……”这个“杜子”究属何人?王先慎说:“杜子”乃系“庄子”之误。我认为此说甚是。因为稽之古籍,诸书都作“庄子”。如:《御览》366引此条时作“庄子”,《荀子》杨倞注引此条时亦作“庄子”(陈奇猷说:松皋
-
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
-
作者:黄天骥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吴江派 汤沈之争 戏曲创作 思想内容 音律 戏曲音乐 本色 作品 封建主义
-
描述:越当着意斟量。 [前腔]参详,含宫泛徵,延声促响,把仄韵平音分几项,倘平音窘处,须将入韵埋藏,这是词隐先生独秘方,与自古词人不爽。若遇调飞扬,填他几字相当。
-
辛亥革命应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作者:孔凡岭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 世界近代史 中国资本主义 社会形态 民族资产阶级 孙中山
-
描述:划分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标准,一般有三种:一是按照社会形态的不同;二是看哪一个阶级成为时代的中心;三是以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史的开始。无论从哪种方法上讲,作为区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标志,辛亥革命比鸦片战争更为适合。
-
历史的动力与合力:兼评刘大年的《说“合力”》
-
作者:郑宏卫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阶级斗争动力 合力说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 历史发展规律 阶级社会 历史活动
-
描述:综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种种表述,可概括为三说:经济基础说;合力说;阶级斗争动力说。经济基础说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并说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交互作用。历史物唯主义的“物”,归根到
-
闲话“人之初”
-
作者:岑桑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之初 神童 访问记 出版社 父母 王安石 引起注意 少年 意见 青年
-
描述:某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挟了一叠稿子上门来,想听听我的意见:这书稿是否应该出版? 这是一叠诗歌稿,作者是某地一所中学的十五岁学生。据说这少年有“神童”之誉,写过一些诗在报刊上发表,在当地引起注意,上过电视,某青年报还刊登过他的访问记。“神童”的父母都是某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与文艺界有点关系。他们为
-
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唐僧”应是康僧会
-
作者:官大梁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报恩寺 唐僧 郑和下西洋 中华书局本 王士性 南京 舍利 资料汇编 引用 上册
-
描述:人康僧会,而不是唐僧,两者时间相距甚远。道宣《释迦方志》卷下《通志篇第六》:“《吴书》曰:赤乌四年(241年),有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者,行妖道也。初达吴地,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孙)权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经三七日,遂获舍利,五色曜天,剖之逾坚,烧之不然,光明出火,作大莲花,照曜宫殿。吴主叹异,信心乃发,为造建初寺,度
-
释“以妥以侑”
-
作者:刘运兴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祭祀仪式 周礼 祭品 借字 食礼 今文 通用 并列 齐鲁 黍稷
-
描述:堕为祭名。《仪礼·士虞礼》“祝命佐食堕祭”,注曰:“下祭曰堕,堕之犹言堕下也。《周礼》曰既祭则藏其堕,谓此也。今文堕为绥,《特牲》、《少牢》或为羞,失古正矣。齐鲁之间谓祭为堕。”《仪礼·少牢馈食礼》:“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注曰:“黍稷之祭为堕祭”。《周礼·小祝》:“大祭祀,逆(齐皿)盛,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徹,赞奠”,注曰“隋,尸之祭也也”。《周礼·守祧》:“既祭,则藏其隋”,注曰:“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藏之以依神”。据上所述,则助祭者以肺、脊、黍、稷等祭品授神尸,神尸以之祭,祭毕则藏其祭品以依神,如此祭祀仪式总名曰堕。
-
“忮辩”应是“强辩”
-
作者:董志翘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逯钦立 中华书局 韩非 说文 段玉裁 校注 引申 本义 君子
-
描述:为“固执,不听从。”后引申为“嫉恨。”《说文》:“忮,很也。”段玉裁注:
-
戏曲中的“旦”
-
作者:刘晓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少数民族 女性角色 杨恩寿 胡应麟 周贻白 艺术结晶 宋杂剧 戏剧史 古代西域
-
描述:家周贻自认为,“旦”系“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妲”(宋杂剧有《老孤遣妲》、《双卖妲》、《槛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简笔为“旦”(金元院本有《旦判孤》、《酸孤旦》,《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笔者近来翻阅资料,却发现戏曲中的“旦”,乃渊自古代西域少数民族之艺术结晶,系古代胡语之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