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5)
报纸(46)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
地方文献 (17)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1)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6)
2012(11)
2006(5)
2004(4)
1999(3)
1998(2)
1997(5)
1995(1)
1986(1)
按来源分组
南国红豆(4)
其它(3)
法音(2)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1)
电子与电脑(1)
中国外资(1)
中国商贸(1)
艺术市场(1)
新闻爱好者(1)
中国工商(1)
新邮报道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护环境  世界旅游  香港  减排  特色  街道  节能  昆曲  长生殿  牡丹亭 
描述:新邮报道
“粤韵红梅再续情”戏迷见面会
作者:成德承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出塞  广州市  文化广场  活动策划  粤剧  文化公园  香港  红梅  广东  牡丹亭 
描述:子专程从香港来到广州,为她打气、捧场,场面颇为温馨。首先,陈韵红以一曲《昭君出塞》先声夺人;随后,陈韵红与拍档黎骏声对唱了一曲《同是天涯沦落人》;陈韵红香港戏迷会干事钟小梨演唱一曲《牡丹亭》选段
股色股香
作者:暂无 来源:绿色中国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纽约  股票  美国人  港币  股市  牡丹亭  股价  天堂  香港  机械 
描述:股票大涨使更多民众投身股市,甚至堵上了全部积蓄和房产,可你知道潜在的巨大风险吗?看看我们书中的主人公王晓野在股海中是如何推波助澜的吧,还有就是他对美国纽约的印象和感受以及独特的评价,那里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的确因人而异。
“拯救昆曲,从《牡丹亭》开始”——访青春版《牡丹亭》作者、
作者:张立洁  来源:三月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台湾  作家  时代人物  加州大学  香港  表现方式  现代文学 
描述: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多篇小说。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取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干美国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宾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多部作品改编成电视、电影、舞台剧,在世界各地放映。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擅长描写新旧女赞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白先勇在白公馆里"醍醐"
作者:沈嘉禄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国民党政府  国防部长  洋房  江南  朋友  台湾  白崇禧  香港 
描述:一度是白先勇的父亲-- 原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白崇禧 将军的府邸。长期来,人们习惯地称 这幢洋房为"白公馆"。故而朋友请 他吃日本料理只是一个幌子吧,真 正用意是让他故地重游。
《現代中國》一九九○年目錄分類索引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索引  九十年代  香港  食文化  吴炳  北京  酒文化  河北省  新加坡  资料 
描述:《現代中國》一九九○年目錄分類索引
《生殖医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暂无 来源:生殖医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殖医学  编辑委员会  副总编辑  白桦  姓氏  桑国  香港  王益  李顺  治平 
描述:《生殖医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财政学
作者:暂无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  杨炳  主流派  香港  师资队伍  重点学科  货币银行学  省政府  领先地位  金融学专业 
描述:毅2人,客座教授黄克立(香港)、范良信(美国)、范春美(美国)3人,副教授黄宝奎、庄表峰、黄有土、邱震源、兰科坤、杨炳昆、高路明7人,兼职副教授唐腾翔1人,讲师29人。这是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澳门当代戏剧的历史见证——《澳门戏剧过眼录》序言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化  戏剧家  当代戏剧  汤显祖  澳门  戏剧活动  剧评家  香港  戏剧文学  杜丽娘 
描述:至今尚未完
吴正和他的诗
作者:黎焕颐  来源:诗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香港  上海  礼貌  对话  品格  理解  介绍  黄鹤  签名  传送 
描述:快十年了——大约是一九八二年吧!上海的一位朋友向我介绍吴正:说他酷爱诗。并说:"你送他一本诗集如何?"我慨然把《春天的对话》签名由其传送。然而,黄鹤一去渺如也。吴正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不佳:不懂礼貌。心想:或许吴正认为我对他有所求才尔?其实,我何求哉!颇悔轻信友人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