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93)
期刊文章(1635)
图书(36)
会议论文(30)
学位论文(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75)
地方文献 (54)
地方风物 (33)
非遗保护 (19)
才乡教育 (15)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8)
文化溯源 (7)
按年份分组
2014(356)
2013(219)
2010(470)
2009(273)
2008(168)
2007(134)
2005(82)
2003(47)
1999(41)
按来源分组
人民邮电(10)
解放日报(9)
中国教育网络(5)
上海文汇报(4)
作家杂志(2)
科学新闻(2)
中国传媒科技(2)
数字通信世界(1)
通信信息报(1)
中国城市金融(1)
从龚廷贤医籍歌括用看明代赣方言的若干特点
作者:李军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歌括  研究  明代  赣方言 
描述:明代名医龚廷贤医籍五种中的歌括用多以方言入,符合其所说的“括俚言”的特点,可以归纳出明代赣方言13条语音特征。
宋明理学“孔颜之乐”理论的发展线索
作者:李煌明 李红专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颜之乐  宋明理学  道德理性  发展线索  无我  周敦颐  陈献章  感性  罗汝芳  百姓日用 
描述:宋明理学“孔颜之乐”理论的发展线索
论李觏对儒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
作者:钱振林 饶国宾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统内外  礼统内外  礼顺人欲  礼顺人欲  学礼成圣  学礼成圣 
描述:透析整个儒学发展史,儒学的生命力除了与其意识形态地位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在于其中充满现实冲突与融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觏则是在秉承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上,阐发了“礼统内外”、“礼顺人欲”、“学礼成圣”的思想,继续从理论上系统地深化了儒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发展县域经济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光辉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发展县域经济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弘扬临川文化 推进赶超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汤显祖  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  竞争优势  迫切需要  十六大  文化底蕴  经济文化一体化  中国戏剧史 
描述:盛事,它必将为抚州的文化建设添上一笔浓墨重彩,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市实施赶超发展。$$390年前,汤显祖以
王益区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彭吉增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乡镇企业  跨越式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  项目建设  工业强区  私营企业  转移劳动力  项目带动  发展思路  工业产值 
描述:本报讯 王益区乡镇企业在“工业强区、三产兴区”的发展思路下,用项目带动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乡镇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元月至6月底共完成营业收入5.07亿元、总产值完成6.04亿元、增加值
王益区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
作者:史小建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新产业  生产项目  招商引资  培育发展  水泥粉磨  煤层气发电  利用外资  主导  私营企业  财政供养人员 
描述:本报讯:特约记者史小建报道:今年以来, 王益区招大商、引大资、谋求区域经济大发展, 培育区域经济发展主导新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该区招商引资共签订项目33个, 涉及资金6.6亿元,其中2000万元以上项目 7个,合同项目32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 61760万元;协议项目6个,协议利用外资
绍棠全传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绍棠  绍棠  1936  1936  1997  1997  传记  传记 
描述:绍棠全传
绍棠与评剧
作者:张宝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棠  演员  作品  观众  长篇小说  通县  家乡  短篇小说  通州区  舞台 
描述:著名作家绍棠毕生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著述颇丰。仅新时期以来,就出版了60多部书。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这辈子,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享有两个独一无二:一个是40多年创作生涯,长
绍棠在我梦中
作者:王予民  来源: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集  绍棠  报纸  老师  创作  少年  作家  游国恩  小学  北京 
描述:绍棠兄,你到哪里去了?几次梦见你,好像还是1987年初次相见的样子:体格魁梧,性情豁达,快语诙言,谈笑风生。对你,我真是慕名太久,相见太晚呀!上世纪50年代初,你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时,就发表了成名作《青枝绿叶》。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不久,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姓崔,才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