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杭州灵书藏述要
作者:陈东辉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灵隐寺  杭州  述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记》  石窟艺术  《周礼》  文化名城  藏书管理  紫阳书院 
描述:了诗情画意、禅味古韵。在灵悠久的历史上有一段被人们忽略的史实,这就是清代“三朝元老”、杰出学者阮元设立灵书藏的始末。 嘉庆十四年(1809),阮元第二次任浙江巡抚时,鉴于“好学之士,半属寒酸
沈凤飞:健者致远
作者:苏旭 郑小刚  来源:浙商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回归  企业回归  沈凤飞  沈凤飞  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  投资  投资 
描述:从某种角度来说,2008年令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回归理性。当然,这种回归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被迫”的色彩。这一年的点点滴滴,仿佛一块块明矾,将水池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显露出清波碧浪的本色。
王安石的仕心态及其诗文之理性
作者:邵明珍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矛盾心态  理性 
描述:使其诗文创作带有独特的理性。
西汉的微学术与体制之争
作者:王晨光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汉  微学术  周礼  封建  诸侯 
描述:西汉初期学术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五行与阴阳思想之后,皆蕴含着对封建制的批评与重塑。相对而言,《周礼》代表的传统儒学亦暗含诸侯各定其制、王需对四方诸侯形势地利观察以制定具体政策的思想。
凭几与几:文本和图像中的“一物二义”
作者:李溪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庄子  白居易  陈洪绶 
描述:子》齐物精神的几之风,却在汉魏逐渐与日常生活结合,至白居易后被塑造为文人形象的典范,而尤以晚明陈洪绶的图像表达最为丰满传神。几不仅表现在画面自身,也是对画家及观画者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的表述
对唐宋经典作家仕思想的重新审视
作者:张文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作家    唐宋  作家研究  评判标准  学术界  评价 
描述:经典作家的重新审视及其评价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宄其原因,一是经典作家研究过热,渐渐出现一些被“悬置”的现象和问题,有感于此,学界重提经典作家研究之重要性:二是研究观念、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促成了对经典作家的重新研究和评价。
“东坡丰”还是“东坡祐”?
作者:潘景行  来源:中国钱币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北宋  物资市场  中国历代  王安石  货币  文学家  手书  司马光  仕途 
描述:,作为引玉之砖,请泉界专家与同好指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仕途坎
周礼全对格赖斯涵理论的发展
作者:陈道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Grice  ZHOU  Liquan  implicature  pragmatics 
描述:道德的和社会的合作准则.周先生所说的涵不仅包括了格赖斯的谈话涵,还包括了他的非谈话涵;不仅包括了格赖斯的非约定涵,还包括了他的约定涵.二是认为所有涵都是应用了合作准则或语境这些语用因素后
《民国的身影》重寻“于市”的诗人徐芳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民国的身影》重寻“于市”的诗人徐芳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情结
作者:孟庆茹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情结    周礼  仁政 
描述:《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道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