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居正与海瑞:改革名臣为何互不相容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海瑞 改革派 明万历 改革创新 王安石 理性 都察院 互不相容 态度
-
描述:京的中央机构,自永乐北迁后多为闲秩,而海瑞复出不久,就向万历上疏,“举太祖法剥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贯论绞”,要求在万历之世行洪武酷法治贪,罔顾情势变迁,引得朝议纷纭,万历不得不出来息事宁人。这事发生在海瑞身上,并不奇怪。这位以“尸谏”嘉靖闻名的直臣,在隆庆三年(1569年)巡抚应天时,就不识时务地力遏土地兼并,乃至不惜开罪前首辅徐阶,搞得官怨沸腾。官场的评价是海瑞“滞不达政体”,然而作为道德模范“镇雅俗,励颓风”,则“未为无补”。 万历首辅张居正对海瑞的看法亦大抵如此。然而张居正甚至对海瑞“镇雅俗,励颓风”的作用也视而不见,当国十数年,“惮瑞峭直,卒不召”。海瑞赋闲之时,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使得明代俨然有中兴之象。“宰相肚里能撑船”,张居正的识见与胸襟自然远非以指摘谋进身的言官可比,然则中兴名相为何也容不下道德模范? 分歧在于对待“祖宗之法”的态度上
-
陆九渊美学思想研究
-
作者:樊沁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实”学 美学 体验 人格
-
描述:才能够对其美学思想做出探讨。本文第一章从人生论的角度分析陆九渊本心思想和评述践履工夫。通过对本心渊源的介绍,对本心本然、“实”学、主宰三方面的具体分析,阐明陆九渊思想的核心在于“实”学,而“实”学
-
浅谈陆九渊的成圣思想
-
作者:丁国友 来源:教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工夫论 本心 成圣
-
描述:明理,使本心澄明,从而实现道德主体的自由之境,成就圣人事业。
-
朱熹与陆九渊德育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杨露 董伟 来源:世纪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德育思想
-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均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作为理学和心学的重要代表,二者对道德教育也都十分重视。两位思想家的德育理论体系不仅对宋代德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当今的德育发展也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孟子》与陆九渊“分解”义:再论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
-
作者:刘磊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牟宗三 陆九渊 分解 道德自律
-
描述:"已分解"。孟子所分解者为"成德之教",是通过"道德自律"来分解的。陆九渊继承了孟子的"成德之教"思想。
-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
-
作者:彭启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心学诠释学 儒学
-
描述:心学诠释学思想的先声。就其具体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孟子的“良心”说,是陆九渊“本心”说的思想源头,甚至作为陆学核心概念的“本心”一词也直接取之于孟子。(2)孟子的“居仁由义”说
-
反思陆九渊顿悟教育思想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作者:蔡鸿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顿悟 陆九渊 心理机制 语文教育
-
描述:糊不清的。因此,作者首先对陆九渊顿悟教育思想进行概说,介绍了该教育思想的渊源,发展阶段;同时,根据邱椿先生的思路,从易简工夫等六方面来对顿悟的内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将陆氏的顿悟主张置于广阔的背景
-
名校之于名师:从朱熹、陆九渊看宋代私学发展
-
作者:孙增娟 来源: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私学 朱熹 陆九渊 书院
-
描述:宋代是我国私学显赫的一个历史时期,在理学大师中,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南宋的李侗、胡原仲、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陈亮、叶适等,都曾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文章着重从讲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
-
《周礼》中玉礼器考辨
-
作者:张伟 来源:西部考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玉器 礼器 六瑞 六器
-
描述:基础,试图通过文献记载和实物数据的对比分析,再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研究,从而对《周礼》中六瑞六器说的可信性做一深入探讨。
-
王安石变法着述无私无畏
-
作者:方悦 来源:大公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北宋文人王安石为人们所熟知,源于他在政治方面的胆识与理念──推行着名的「王安石变法」,同时身为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