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9)
期刊文章(100)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8)
地方风物 (20)
地方文献 (9)
非遗保护 (7)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6)
才乡教育 (5)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4(91)
2013(27)
2012(60)
2011(80)
2010(38)
2009(39)
2008(22)
2003(14)
1999(4)
1996(5)
按来源分组
黄石日报(15)
湖北日报(4)
华夏文化(2)
镇江日报(2)
历史研究(2)
专业户(1)
大兴安岭日报(1)
理论导报(1)
增城日报(1)
江南论坛(1)
盛泽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六次会议 选举王益冰为
作者:暂无 来源:吴江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徐东升)10月9日上午,盛泽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六次会议,选举王益冰为盛泽人民政府镇长。市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盛泽人大主席李建炯主持会议,张国强、李森林等主席团
闽小城镇建设规划蓝图出台 试点将完善七类公共服务设施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福建省近日出台《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规划导则》,指导试点各类规划编制。依据所处区位及未来发展趋势,将21个试点划分为中心城市组团型、中心城市边缘型和相对独立型三大类,并按规划
带民增收的好书记 ——记三都县大河龙场村党支部书记吴炯□
作者:暂无 来源:黔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脑子灵活,有干劲,点子多,能为群众办实事”这是龙场村群众对村支部书记吴炯的总评价。几年来,在吴炯的带领下,三都县大河龙场村呈现出社会安定,干群和谐,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局面。昔日泥泞的入村简易公路
加强基层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蛟河市黄松甸开展“基层大走访
作者:张彦  来源:新长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群众工作  蛟河市  构建和谐社会  调查  科学发展观  政治优势  成功经验  创新观念 
描述:基层大走
和县沈巷螺百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道林:: 王坤友精神激励我们
作者:暂无 来源:巢湖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连日来,社区党总支分别组织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无为县蜀山镇新安村党总支书记王坤友先进事迹,在社区党员、群众中掀起学习热潮。大家认为,王坤友是我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我们要认真学习、大力弘扬王坤友同志无私奉献精神,“亮身份,干实事”,创先争优,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螺百社区经
一词一句皆心血:――访《牡丹亭》评注者、原人大副主任、汤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吴凤雏是《牡丹亭》评注者,是我市著名汤学研究专家。198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曾出版他的《汤显祖传》,这是中国第一部汤显祖的个人传记。当时发行6000余册。   《牡丹亭》是汤显祖戏曲作品的代表。是一部闪耀着时代思想光辉、具有强烈反封建礼教色彩和启蒙意义、彪炳千古的艺术珍品。《牡丹亭》一经问世
二十年后回故乡 古城路小学五(2)班李灏天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日历翻到了2030年1月1日,我已经工作好几年了,现担任银河系副总统职务。我乘坐超光速豪华飞船,从遥远的银河系飞到太阳系中的地球,也就是我的家乡,和家人团圆。 我高高兴兴地走下飞船,眼前的一幕让我看呆了,地球上的人们都有各自的环保飞车,这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家乡的变化可真大
黄松铮竞选连任大校董 同源会筹款晚会鼎力支持 侨报记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支持者与黄松铮合影,预祝他竞选连任成功。(左起)胡慧儿、邓孟诗、黄松铮、同源会现任会长黄丽君及王灵智。侨报记者吴卓明摄  【侨报记者吴卓明10月4日旧金山报道】 大埠同源会10月1日晚在会址大堂为竞选连任旧金山市立大学校董会校董的黄松铮举行筹款晚会。加州委员李焯宗、旧金山大法官邓孟诗、伯克
病魔无情 人间有爱:公交集团公司为黄希送去3000元善款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缪德林将善款交给黄希母亲 自贡日报 本报讯 “黄希同学,你要坚强起来,配合好医生治疗疾病。相信有很多善良的人在关注你的健康,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你的关心,你一定能战胜病魔……”昨(20)日上午,自贡公交集团公司董事长缪德林,总经理刘岸华等来到一医院儿科病房,将3000元善款送到黄希父母的手中,并代表
为了大地的丰收 【刘绍银】56岁,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教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多年来,刘绍银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开拓进取,献身农业,为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科教兴农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推广的水稻“旱抛再”,一优两高种植模式、超甜玉米、脱毒薯、轻简化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2015万亩,共为农民创效14.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