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作者:曹月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知识  道德  道德  统一体  统一体 
描述:国家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学校肩负重要责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柱,道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王安石与佛教关系新论
作者:熊凯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佛教  佛教  王学  王学  道德  道德  道统  道统 
描述:王学随熙宁变法而兴衰,其对宋明学术乃至三教关系流变产生重大影响。
戏弄道德
作者:李恩柱  来源:杂文月刊(文摘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泛化  王安石  宋代  宋朝  皇帝  士大夫  统治者  变法  现象  台谏 
描述:宋朝的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绪比较炽热。这样说,不仅因为有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警句在,主要是士大夫群体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精神上比较自由,说话办事不必绕弯子,没有战战兢兢、恐惧怀危之感。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能够免除人的精神恐惧,无论如何是一种进步。
朱陆哲学比较研究
作者:彭永捷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朱陆之辩  道德  伦理 
描述: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绪论 宋明理学的一条主线 朱熹和陆象山都是南宋时代的大儒,他们分别是理学中道学与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道学和心学又成为宋代理学以及整个元、明、清哲学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学... >> 详细
从稼轩词看朱陆治学之异
作者:钟锦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描述: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朱熹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
对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关系的再认识
作者:许彦龙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描述: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应是“下乡服务”而不是“送服务下乡”
作者:李辉  来源:中国社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三下乡  农村  意识  城乡二元化  文化科技  实践活动  转观念  城乡差别  农民群众  行动 
描述:应是“下乡服务”而不是“送服务下乡”
短新闻应是新闻精品
作者:杨步才  来源:新闻通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短新闻  新闻精品  电报  比喻  苏联  意识  晚餐  作家  天安门广场  “四人帮” 
描述: 在《漫话短新闻》中的开篇里,我戏言“新闻要站着写”。这不是要虐待我们的记者,而是呼唤记者增强“短新闻意识”。 为了强化记者的这种短新闻意识,苏联著名作家、记者的伊·爱伦堡有个更好的比喻。他说,当你
论王阳明心学的特色
作者:杨在原 陈方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心学  主观能动性  意识  思想僵化  中国哲学  思想道德  程朱理学  社会危机  陆九渊  朱熹 
描述:顿地主阶级的思想道德,以挽救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曾经昙花一现的陆九渊的心学在王阳
从“王安石改诗”所想到的
作者:王江平  来源:中学政治课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实践  天文学家  意识  观察  宋朝  事物  家乡  作者  人脑 
描述:这件事发生在宋朝时期大文学家王安石身上。一天,王安石看到一首诗里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之句,心想:“明月”是不会叫的,“赞犬”又哪能躺到“花心”里去睡大觉呢?于是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很高明,殊不知这一改,却变成两码事了。因为原诗作者笔下“明月”是他家乡的一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