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都是哪些“国”与“学”
-
作者:王宏斌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学” “国” 子弟学校 孙诒让 乐师 周礼
-
描述: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
-
不加斌而国用足
-
作者:静泊 来源:税收与社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税制 经济发展 金融调控 北宋 税斌
-
描述:不加斌而国用足
-
【悠悠国醋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西南航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岗位设置 唐宋 微生物 西周时期 酿醋 醋文化 记载 食醋 周礼
-
描述:生物和制曲技术的进步和
-
“国”字说趣
-
作者:少成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同用 段玉裁 浑言 互训 析言 周礼 康熙字典 玉篇 简化字
-
描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国:邦也。从囗从或。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
-
“邦”和“国”的联系与区别
-
作者:李艳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系与区别 成语 会意字 安定 和分量 周礼 词语 国家 诸侯 字形
-
描述:所管理的地方就叫"国"。从字形看,"国"是个会意字,起初就有"王都""首都"的意思。由此可见,早先在地域和分量上"邦"要大于"国"。像词语"邦客""邦家""邦
-
面对错判漏判 辽足的回应是申诉
-
作者:暂无 来源:辽沈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面对错判漏判 辽足的回应是申诉
-
1074-1076年契丹(辽)宋间地界交涉的原因——以契丹
-
作者:毛利英介 陶玉坤 来源:蒙古学信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契丹史 代北 史料 契丹政权 王安石 辽史 宁化 墓志铭 别录 韩琦
-
描述:交涉,即指1070年代的代北交涉)。通常把此次交涉称为"画界交涉",但本文则仍沿用史料中的用语称为"地界"。本文中所言代北地区,在下文中加以说明,因为此次交涉中争执地点与周边的界线是模糊的。
-
王安石使辽考论:兼与张涤云先生商榷
-
作者:刘成国 卢云姝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送伴使 送伴使 使辽诗 使辽诗
-
描述:宋仁宗嘉祐五年初,王安石作为送伴使,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却未出使辽国。李壁对王安石送伴诗的注释颇有舛误,不能证明王安石曾使辽。所谓送伴使不能过境,不宜绝对化。《出塞》和《北客置酒》两诗也不足以证明
-
二○一○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
作者:王蓉貴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宋代文化 古籍出版 出版社 古代法制 北宋前期 纪念文集 季报 唐宋 王安石
-
描述:二○一○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
2000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
作者:王蓉貴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宋代 哲社版 社科版 朱熹 季报 出版社 李清照 人文社科 王安石
-
描述:2月旷世大儒——二程徐洪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