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6)
报纸(53)
学位论文(1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6)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3(15)
2010(15)
2008(9)
2007(15)
2006(16)
2005(10)
2000(2)
1996(4)
1993(2)
1983(3)
按来源分组
河北学刊(2)
档案学研究(2)
黄钟(1)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
物流科技(1)
甘肃理论学刊(1)
求索(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
广陵书社(1)
考试(高考文科版)(1)
一揽子货币制应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
作者:黄薇  来源:财经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汇率  制度  选择 
描述: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制。但随着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新选择。实现人民币自由浮动是汇率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 ,从钉住制向自由浮动制的过渡是一个渐进
《周礼》中人才文书管理制度
作者:孙瑞  来源:档案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代  人才文书  制度 
描述:本文认为 :周人才文书是由专门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国人进行考察后形成的 ;周对人才文书的管理制定了定期呈献、专人专库、多处保管及正副本制度 ;周利用人才文书任用、考核人才 ;周人才文书具有法律凭证
人间岂可无礼
作者:谢其昂 郭彦伟  来源:东方养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思想  《周礼》  制度 
描述:"礼别尊卑"是说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分别遵守相应的礼法,这是很自然的。"博文约礼",才是大写的人文。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个大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体现。周王朝时的官制以及其他制度已经非常完备
论《周礼·考工记》手工业职官系统的特征
作者:李亚明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手工业  职官  制度 
描述:《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手工业职官系统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特征。
王安石变法纵探(续完)
作者:周良霄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封建生产方式  青苗法  农民经济  小农经济  手工业  马克思  承担者  赋役  地主 
描述: (七)青苗法 马克思指出:“小农民经济和独立手工业经营二者,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农民是封建地主剥削的源泉,也是国家赋役的实际承担者。然而,小农经济是非常脆弱的。沉重的
《周礼》的赋税思想
作者:张守军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赋税思想  赋役  贡赋  贡纳  赋税收入  国家赋税  王城  平均负担  货贿 
描述: 《周礼》是一部关于国家官制设置的专书,虽为战国作品,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西周奴隶时代的各种规章制度。《周礼》关于国家赋税有许多具体规定。《周礼》的赋税思想,主要体现在它有关赋役的各种规定中,本文试
欧阳修的改革思想
作者:田巨峰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改革思想  阳文  契丹  赋役  冗官冗兵  北宋王朝  《续资治通鉴长编》  王安石  文集 
描述:境。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内地的农民起义、士兵反抗“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
评司马光在役法问题上的主张与实践
作者:季平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免役法  差役法  封建统治  宋王朝  户等  下户  熙宁  赋役 
描述: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①但是,在司马光看来,不仅官吏执法上有问题,就是免役法本身也不好;以雇代差,一概出钱,违反了传统的、合理的封建统治原则,因而施行结果,必然百弊丛生。他先后在《乞免苗役札子》、《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请更张新法札子》、《乞罢
《急就篇》“老复丁”释义辨
作者:连登岗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急就篇》  《汉语大词典》  释义  中国汉字  学苑出版社  《参同契》  颜师古  王应麟  学史  赋役 
描述:《急就篇》“老复丁”释义辨
李觏礼乐观辨析
作者:郭树森 赖功欧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乐观  礼乐观  实用  实用  制度  制度 
描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制度———实用论者,对宋代儒学与明清实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