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23)
报纸(299)
图书(28)
学位论文(27)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19)
地方文献 (122)
文化溯源 (94)
非遗保护 (26)
宗教集要 (13)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7)
2013(75)
2012(94)
2011(88)
2009(61)
2008(56)
2007(42)
2006(46)
2004(29)
2002(8)
按来源分组
师道(2)
吉林教育(2)
基础教育参考(1)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1)
语文教学之友(1)
中国美术馆(1)
现代教学(1)
中小学管理(1)
中国烹饪(1)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
文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文化风格研究
作者:曹迎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翻译  译者文化翻译风格  《牡丹亭》  许渊冲  白之 
描述: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语言活动,翻译还涉及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翻译研究的视角扩展到影响翻译活动的各种外围因素、翻译的过程以及译者行为研究等方面。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角色,译者的主体性
京城与中国古代文化自我定义
作者:张法  来源:东吴学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定义  中国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  《周礼》  理想 
描述:中国文化的京城模式中国文化的京城模式的理想定型,在《周礼》中理论地表述出来。这一理论表述,虽然与春秋战国时代(乃至与以后)的现实京城,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显示了先秦哲人面对从远古的中杆到坛台到宫殿的悠长演化,訛譹从理论高度和理想高度,对中国文化应该有怎样的京城
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
作者:邵沉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10月15日,民进江西省抚州市工委会同市政协提案委来到市文化局,督办民进界别在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关于做好2016年汤显祖品牌打造大文章的建议》,为推动抚州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建言
文化促玫瑰之乡新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济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相强(左)在田间调研 个人名片 王相强,市文广新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平阴县玫瑰镇刁山坡村“第一书记”。 帮扶理念 打基础、谋长远,加快发展、积蓄后劲,实现村民得实惠、支部得巩固,将帮包村建成多业发展、实力雄厚的富裕文明新农村。 刁山坡村是平阴县原刁山坡镇驻地村,现有农户410户
我市召开临川文化廉洁思想研究座谈会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8月30日上午,我市在清风苑召开临川文化廉洁思想研究座谈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廉文化促进会会长吴伟柱出席并讲话。 吴伟柱指出,临川文化是江西赣文化两大支柱之一,底蕴厚重,博大精深
安仁“板凳龙”的文化价值探析
作者:樊永强 陈碧述  来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凳龙  文化价值  精神 
描述:目其价值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还需继续深入发掘.
宣平板凳龙习俗的文化考察
作者:王文辉 孙谦  来源:西江月(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盛状,但也面临着如诸多传统民间艺术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板凳龙制作艺人断档、小村庄的舞龙人数凑不齐等诸多问题。
杜甫文化影响的一瞥:以《牡丹亭》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刘晓凤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牡丹亭  人物设置  杜诗运用  杜甫影响  “情” 
描述:的传奇《牡丹亭》就是融汇诗圣精神和杜诗艺术,集中反映杜甫文化影响的作品。文章以《牡丹亭》为中心,从人物设置、杜诗运用及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了杜甫的文化影响。
中国戏曲“禁而不止”现象文化探析
作者:张勇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演出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戏曲作品  传播媒介  独特性  生存环境  民众思想  剧场艺术 
描述: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两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即"禁而不止"和"不禁则止"。"禁而不止"主要指一定时期的统治者对戏曲演出和某些剧目反复查禁,但戏曲演出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来愈受民众欢迎;一些剧目,可以说从其出现之初,就反复被查禁,而至今,这些剧目仍作为很多剧种的代表作常演不衰,《牡丹亭》即为突出代
文化复兴抑或虚假繁荣?:生死更迭,一往情深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遗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复兴  生死  非物质文化遗产  繁荣  《牡丹亭》  名誉会长  原副院长  昆曲 
描述:“5·18”对于昆曲来说是个神奇的数字,有着起死回生的功效。这仿佛也验证了几百年来昆曲独有的生死轮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北方昆曲剧院原副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传承人丛兆桓先生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说:“其实昆曲就像《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杜丽娘,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皆情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