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98)
报纸(146)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5)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73)
地方文献 (61)
地方风物 (7)
文化溯源 (4)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4)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34)
2012(43)
2011(46)
2008(40)
2007(34)
2005(19)
2003(28)
1995(24)
1991(12)
1981(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
长江日报(2)
新校园(阅读版)(2)
河北日报(2)
戏剧之家(1)
社会科学辑刊(1)
晚霞(1)
郭沫若研究(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1)
风采(1)
建业苦练边路传中伤难愈黄希扬返渝治疗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内托(下)新发型亮相 建业全家福 主帅维斯雷恩在场边指导 □记者 任磊 文图 本报广州专电 内托把头发染成了黄色,发型的改变,让人误以为是建业来的新的试训外援。黄希扬伤病难愈,已回重庆疗伤。昨天建业的训练,主要以边路为主,维斯雷恩打造建业的进攻体系,边路
航天“老总”的2011□本报记者黄希刘淮宇通讯员刘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圆满完成交会对接“大战”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才留意到航天大院里树上的叶子已经全部凋零了。他记得自己去年第一次离开北京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航天大院里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可转眼已到冬季。 2011年,73岁的王礼恒多次辗转于发射场和北京,和发射试验团队里的众多“70后”
老街,老人,笔庄繁华闹市里,寂寥南阳街,黄希林守着最后的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氏毛笔庄传人黄希林在检查毛笔的质量,是否真正做到“尖、齐、圆、健”的标准。图/记者辜鹏博 招牌面积被挤占,烫金大字也缩成黑底白字,杨氏毛笔庄的际遇,颇能在招牌的变迁上折射出来。 本报记者王欢 长沙报道每天吃过早饭,61岁的黄希林就在南阳街边慢慢踱着步子。经过
报童李纪龙成“小明星”一家长留其手机号欲私下请教
作者:暂无 来源:泰山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纪龙面对家长的“刁难”应对自如。本报记者王玉摄 本报讯(记者王玉)为了将卖报经验传授给新报童,李纪龙现场演练,接受现场家长考验。面对众多“刁难”,李纪龙乐观不气馁,热情耐心地讲解,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一家长更是留下其手机号欲私下请教。 “阿姨,您好,我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小报童,请买份报纸支持我
壮士一去不复返:访处决叛徒、原中共南委秘书长姚铎的游击战
作者:王国梁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叛徒  国民党  周礼  中共  揭阳  党组织  组织安排  德惠  壮士  访问记 
描述:开头话:这是一篇8年前完稿的访问记。为什么今天才在本刊发表呢?因为我们尊敬的处决叛徒、原中共南委秘书长姚铎的幸存下来的勇士李亮同志不幸在一个月前逝世了。这位人民的战士走完了人生90多年的路程,留下许多宝贵的革命财富,他光明磊落的优秀品德和英勇战斗、冲锋在前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篇访问
比较朱熹与陆九渊书法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作者:陈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书法  语文教育 
描述:辩论批判、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笃实践履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位教育家的观点有异也有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显示了两者观点的可借鉴处与局限性。本文旨在讨论朱熹与陆九渊的书法对于当今中学
简析王安石《<孟尝君传>》
作者:陈永红  来源:商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立意新颖  文风简劲  观点偏颇 
描述:本文对王安石《<孟尝君传>》这篇文章进行了全面客观地辩证分析,指出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立意新颖、寄寓深远;二是文风简劲、结构严密;三是在逻辑和观点上存在一定偏颇.
2011年《休闲品·天下》各期内容简介
作者:暂无 来源:休闲读品(天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内容简介  袁世凯  重新评价  中国传统  梳理  回顾  辛亥革命  中国古代  南宋 
描述:1重新梳理了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与详细过程、并回顾了近千年对王安石变法的各种评价,对这场王朝中期的重要改革提出了独到的认识。从两条线路研究中国古代造纸业:一是考察现有用中国传统古法造纸的企业;二是以
千回百转,乱煞年光:《牡丹亭》鉴祝明富
作者:祝明富  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杜宝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自家后花园都没有到过。杜宝请了个老先生陈最良教女儿读书,一方面要利用经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一方面希望她将来嫁到夫家能“知书知礼,父母光辉”。杜丽娘的母亲是杜的家教的执行者,看见女儿裙子上绣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一顿。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使正在成长的她感到异常苦闷。所以,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她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来,在春香的诱导之下,她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
文化人志在圣贤——传纪文学《何澄》
作者:寓真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寻找回一个文化人 何澄其人,一生涉历诸多领域,业绩非止一端,然归根到底,他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何澄也是一个几乎被忘却了的文化人。苏华、张济两位作家经过艰辛的钩沉,蒐集大量资料,撰成《何澄》这部传记,终于使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不可埋没的文化人的形象,展示于读者面前。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