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022)
报纸(824)
学位论文(187)
图书(150)
会议论文(4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86)
地方文献 (88)
宗教集要 (16)
红色文化 (11)
才乡教育 (11)
文化溯源 (9)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4)
按年份分组
2011(582)
2009(476)
2005(280)
2004(240)
2002(246)
2001(236)
1988(135)
1974(97)
1957(16)
按来源分组
文学遗产(34)
中文自修(17)
中华诗词(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9)
人文杂志(8)
财经研究(4)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1)
中国医疗保险(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四川通讯(1)
王安石《字说》的盛与衰
作者:钟来因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字学  宋人笔记  苏轼  传世  著作  政治斗争  鹤林玉露  批评  文集 
描述: 传世的《王文公文集》有一百卷,文集中收录了王安石一生的主要著作,小而至于一首五绝,或一篇无名之辈的墓志,都因此而传世;可是王氏的一部皇皇二十四卷的《字说》(另说为二十卷),却不知因何亡佚,不传
王安石治鄞政绩述略
作者:倪士毅 宋佩芬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时期  东钱湖  中国历史  兴修水利  参知政事  反对派  政治家  青苗法  熙宁 
描述:王安石“调知鄞县”,在鄞县当了三年县令。治鄞期间,王安石身体力行,进行了变法革新的尝试。连变法的反对派邵伯温也认为王安石“熙宁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简析王安石的法律思想
作者:卓帆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法律思想  天下之法  临川  律学  熙宁  明法  北宋王朝  恩荫  免役法 
描述:财”,是王安石改革的核心思想。他希望通过“理财”,挽救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
关于王安石新学影响后世之管见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新学  哲学唯物主义  王船山  唯物主义哲学家  政治思想  王安石  陆九渊  专制主义  唯物主义者  唯心主义者 
描述:,“荆公新学”被强制废弃,这本身正说明它的威力之巨大,以至专制主义者要战胜它,不动用政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散文艺术风格之比较
作者:王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曾巩散文  王安石  艺术风格  委婉含蓄  史论  庄宗  语言特色  范仲淹  表情方式 
描述:术风格,领导或推动了蔚为大观的宋代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就他们的散文艺术风格进行粗略比较。
曾巩题王安石像赞辨正
作者:王琦珍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发现  江西  王安石  普查  氏族  文物  曾巩  古代文化名人  考略  临川 
描述:“在和王安石思想产生分歧的情况下,仍给王安石以实事求是的很高评价”。
政论文写作的范例——王安石《上时政疏》读后
作者:沙雁  来源:当代传播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后  王安石  论文写作  典型性  文字  政治  政论文  晋武帝  新闻文体  宋仁宗 
描述:中收集的许多名篇如《过秦论》,《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疏》等等,至今脍炙人口,传诵不衰。最近王安石《上时政疏》,由于它谈的是关系变法革新的思想基础问题,结合当前的改革,读来倍感亲切。在写作上,这篇
从二程对王安石的批判看理学的政治倾向
作者:李之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易》  政治倾向  理学  “理”本论  程颐  人臣  认识论  人之道  唯心主义 
描述:王安石关于“理”与“物”本质关系的论点。
和戏
作者:刘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艺术范畴  渊源  剧作家  《琵琶记》  戏剧  汤显祖  《闲情偶寄》  《春秋》  文字 
描述:和戏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范畴,但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中国和中国戏,更是迷离惝恍,“剪不断,理还乱”,令人难以捉摸。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加深对戏曲渊源的理解,进一步搞好戏曲现代戏和历史戏
怎样有关唐宋词的书籍
作者:万云骏 赵山林  来源:文献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词  吴文英  周邦彦  辛弃疾  阅读欣赏能力  人间词话  词律  王沂孙  史达祖  晏几道 
描述:在我国诗歌领域里,词是一种极富特色的诗歌形式,它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作家,数以万计的词作,还有一大批词话,不在少数的词律、词谱、词韵。一般阅读词的书籍,总是从唐宋开始。但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