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23)
报纸
(16)
学位论文
(10)
图书
(5)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0)
地方文献
(21)
宗教集要
(8)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
(23)
2012
(30)
2011
(26)
2010
(22)
2007
(26)
2006
(15)
2001
(3)
1991
(6)
1985
(5)
1983
(5)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
(3)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诗刊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惠州学院学报
(1)
小学生时空(汉)
(1)
妙笔(作文)
(1)
创新作文
(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原因
元和体
作品
创新
金山寺
后花园
感染力
天官
开口
土风
和谐
写作者
历史
文学研究
《泊船瓜洲》
句式
镇江金山寺
四大名著
梨花
田野
光照
大夫
咸阳
乡土气息
手法
“绿”
作者
卜算子
书画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诗词语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小论古典
诗词
的色彩美--诗歌鉴赏新视野
作者:
汝伟斌
来源:
学周刊:A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美
诗歌鉴赏
古典
诗词
“绿”
表达效果
江南春
王安石
色彩感
描述: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起初诗人把它同“到、过、人、满”等词作过比较,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为“绿”。原因就在于“绿”是反映色彩的,具有色彩美,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片江南春色,意味无穷。其他几个词语无色彩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论曾巩散文
语言
的声音节奏及句法修辞对其散文风格的影响
作者:
喻进芳
来源:
长江学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散文风格
散文风格
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
节奏
节奏
句法修辞
句法修辞
描述:
声音节奏的运用对作品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曾巩平正温雅的散文风格,甚得力于其
语言
的运用。具体而言,其散文的平正温雅在形式上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它那平和的语音语调、散缓的节奏以及句法修辞的运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