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黄鹤为何一去不复返
作者:蓝颜  来源:国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唐朝  诗人  文化传统 
描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朝诗人崔颢诗句中的黄鹤究竟存在吗?
阿蒙读稗(四)
作者:阿蒙  来源:雨花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官场  文章  句法  离骚  名相  自制  阿蒙  平日  自然 
描述:场中人。
也谈“易位句”的语音停顿-兼与陆俭明、孟琮先生商榷
作者:王铎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位句  语音停顿  前置部分  后移  汉语口语  句法  谓语动词  刘绍棠  语气助词  主语 
描述:生认为:“易位句的前置部分与后移部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语音停顿。前移部分与后移部分有音强音弱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加之后移部分比一般要说得快些,这就构成了易位的前后部分之间语音上的明显界限”。孟琮先生
从“法度”到“活法”──江西诗派内部机制的自我调节
作者:吕肖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江西诗派  “活法”  法度  王安石  内部机制  吕本中  句法  杨万里  传统诗歌 
描述:本文就江西诗派极为关注的“法度”与“活法”问题做了细致的探讨和梳理,试图从二者关系上描述出江西诗派理论及诗风的演进过程。其中详细描述了黄庭坚“法度”理论的具体内涵及其对江西诗派形成的重要意义,并对王安石、苏轼就法度与自由畸重畸轻的态度进行辨析。
陈三立诗歌散论
作者:胡迎建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三立  散论  诗歌  散原  陈宝箴  戊戍变法  吴宗慈  句法  西山  黄山谷 
描述:一、关于陈三立的生平及思想 陈三立(1852—1936),字伯严,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儿子,早年曾助其父在湖南创立新政。戊戌变法后,他父亲因举荐“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光弟、杨锐被劾,父子两人永不得叙用,此后他终生未再进入官场。陈宝箴病逝西山(又名散原山)后,他移居金陵。
黄庭坚诗论中“格”的深层意义
作者:付新营  来源:飞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诗学思想  诗论  苏轼  诗歌创作  欧阳修  王安石  以故为新  句法  气格 
描述:,而不仅仅在于诗法、句法。只不过黄
一步一高品《登高》
作者:李倩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杜甫  杜诗  句法  珊瑚  作者  瘦劲  章法  生命  字法 
描述:不到赏识,儿子饿死,被敌军俘虏,对官场绝望而弃官,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病死客船……正是这些打击,才使他有了笔下的“艰难苦恨”之语。个人的不幸,时局的维艰,给诗人精神造成极大创伤。这一年重阳节,诗人抱病
曾季貍及其《艇齐诗话》考论
作者:王秀雲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本中  江西派  山谷  张孝祥  徐俯  句法  创作  宋徽宗  渊源  南宋 
描述:诗话》,后学者遂兢相仿效,蔚为风尚。
诗人花趣
作者:衣殿臣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咏梅诗  牡丹亭  林逋  杜甫  战国时期  自然美  语言美  洛阳  海棠 
描述:诗人花趣
诗人李浩印象
作者:荣光启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浩出身寒苦,然天资聪颖,少有诗名,今亦笔耕不缀,且在诗坛屡屡获奖。浩青年才俊,开拓进取,写作置业,并行不悖。浩乃豪爽之士,常散尽千金,广庇亲友弟兄。浩亦慷慨之士,常常纵酒狂歌,放言人生,臧否诗坛,口无遮拦,诚可爱焉。吾有此等学生,幸甚至哉! 也许是太有期待的缘故,我对李浩的批评多于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