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鲁颂·驷》篇与周礼的关系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姚小鸥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国  周礼  春秋时期  出土文献  军事力量  文化意义  复兴  主旨  成就  辨析 
描述:本文通过对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辨析,指出《鲁颂》中《駉》篇的主旨在于歌颂鲁僖公振兴鲁国军事力量的活动及其成就,并指出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复兴“周礼”的重要内容,从而证明《鲁颂》当为《颂》诗一部的根据所在。
王安石生前毁誉交替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
作者:王荣科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评价  北宋  政治文化 
描述:他在政治文化上又回到了传统与主流,并重新获得士大夫的肯定。
1999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作者:王蓉貴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哲社版  宋代文化  社科版  李清照  北宋  西夏  王安石  朱熹  整理研究 
描述:1999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北宋馆职、臣选任及文华与吏材之对立——以治平、熙宁之际欧
作者:陈元锋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坛  欧阳修  北宋    王安石  文章  论争  经术  学士  政治家 
描述:代表了文章家与政治家两种基本立场。论争的直接结果是导致重政事而轻文辞 ,并造成熙宁、元丰时期馆职、臣无学无文 ,使北宋中期文坛形成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断层。
人类灵魂的焦虑与挣扎——试论晏殊《珠玉》的生命意识
作者:田干生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  珠玉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描述:《珠玉》中绝大部分作品是晏殊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也是人类面临生死问题时灵魂焦虑与挣扎的真实记录。传统所谓“无病呻吟”、“耽于享乐”的评价是不符合《珠玉》的实际的。
王安石屡辞馆职考论——兼论宋代馆职、臣之荣显与迁除
作者:陈元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馆职  宋代  王安石 
描述:由进士高第荐试馆职 ,由馆职选任两制臣 ,由两制拔擢辅相 ,是宋代文章学之士的荣显通途。但由进士高科出身的王安石初辞召试馆职 ,再辞集贤校理 ,又辞同修起居注 ,最后径迁知制诰 ,入翰林 ,为辅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兼论二人作中的生命意识
作者:李雷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纳兰性德  生命意识 
描述:学史上宋代词人晏几道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均属纯情词人,晏几道对纳兰性德的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文章比较了两位同人在身世、秉赋、个性、才情、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并探析了二人作中
爱心、关心、用心 文建会主委陈郁秀要让文化无所不在
作者:杨永妙  来源:远见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身?国家政策的擘画者,文建会主任委员陈郁秀要形塑看不见的文化。让文化无所不在,「每个人要从爱心、关心和用心做起,」陈郁秀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