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125)
报纸
(104)
学位论文
(64)
图书
(30)
会议论文
(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55)
地方文献
(60)
才乡教育
(13)
地方风物
(6)
红色文化
(5)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94)
2013
(63)
2011
(100)
2010
(72)
2009
(78)
2008
(79)
2007
(71)
2001
(43)
1999
(44)
1987
(32)
按来源分组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8)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3)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
桂海春秋
(1)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图书馆杂志
(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唐玄宗
佛
中国
共同特征
和凝
文学评论
创作范式
以诗为词
及时行乐
《虞美人》
主体介入性
冯延巳
阳春集
北宋
厚重感
词
文学研究
内容
内涵
《蝶恋花》
主体介入
士大夫
晏殊
闲
个性
《老子注》
谢元淮
吟咏情性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词学观念】搜索到相关结果
43
条
南宋浙东
学
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作者:
李华瑞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亮
叶适
浙东学派
王安石变法
描述:
史学界一般认为,以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人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在经学思想上强调经世致用,讲求务实,在政治上主张积极改革时政,从事功的角度而言,他们与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很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陈亮、叶适等人,对王安石变法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因
学
而教”应是语文教改的基点
作者:
陈玮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
教学改革
描述:
“因
学
而教”应是语文教改的基点
陈建及其《
学
蔀通辨》
作者:
毛庆耆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嘉靖
孔庙
进士
缘起
著作
晚年
源流
陆九渊
道统
描述:
陈建及其《
学
蔀通辨》
学
写作“警句”明写作道理
作者:
王芳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句
《聊斋志异》
唐伯虎
语言特色
王安石
锤炼语言
口头语言
写作教学
修改文章
作文水平
描述:
学
写作“警句”明写作道理
晏殊珠玉
词
译评
作者:
单芳
来源:
甘肃文化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晏殊珠玉
词
译评
晏殊
词
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
作者:
单芳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抒情视阈
审美意趣
描述:
词
风清新闲雅,意境澄明圆静,在宋初
词
苑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试谈晏殊《珠玉
词
》的修辞手法
作者:
陈俐
来源: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珠玉
词
》
修辞手法
白描
设色
婉曲
直说
描述:
《珠玉
词
》是宋初词人晏殊小令
词
创作的结集,也是我国
词
学
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从修辞的角度看,其表现手法主要有三:一是既善于点化旧文,又能自铸新词,别开生面;二是既长于白描,又工于设色;三是婉曲
通往回归之路——论晏几道及其
词
作者:
涂育珍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忆
晏几道
《小山
词
》
描述:
《小山
词
》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回忆。回忆这一心路历程转而成为《小山
词
》创作的心理态度。晏几道在回忆中寻找和反省生命的寄托和意义,自我放逐于感伤的回归之旅。这使得晏几道的精神特质及小词创作都具有了个性化
“情中有思”的李璟
词
——谈李璟
词
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慧慧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璟
女性
词
女性形象
文化底蕴
个性特征
晏殊
词
感情境界
望江南
叶嘉莹
诗词意象
描述:
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份作品,却是千人千面,大相径庭,各人有各人的“情中有思”。
走向21世纪的汤
学
研究——在“纪念汤显祖诞生450周年学术
作者:
汪榕培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研究
描述:
在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戏曲家汤显祖诞生 45 0周年的时候 ,回顾国内外汤
学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展望 2 1世纪汤
学
研究的未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