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写与不写的纠结
-
作者:冯锡刚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郭沫若 武则天 蔡文姬 郑成功 王安石 历史剧 创作 毛泽东 政治活动家 历史人物
-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郭沫若留给了世人《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三部历史剧作,另一些创作计划却由于"种种原因"付诸东流。归根结底,是时代、性情和环境决定了郭沫若的"写
-
试论髡残艺术中的桃花源情结
-
作者:包媛媛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隐逸文化 知识分子 艺术家 周亮工 绘画 创作 武陵源 陶渊明 山水画
-
描述:们面对髡残的山水画时,很难见到清初众多遗民画家作品中共有的疏简寥落、萧杀孤寂之感,首先是被其闳大壮阔,深邃繁密的构图所震撼!"
-
——访西安制冷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十年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地源热泵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词汇;然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建设方主动要求采用地源热泵的项目却比比皆是。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得以大规模的应用,反映出全民意识的转变和提升。但是,地源热泵系统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都适合应用并都能取得理想
-
吴宏凯studio:提倡生活风格, 而非设计本身
-
作者:骆莹莹 来源:书香两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美好事物感兴趣的人),开拓了此类书籍在大陆的市场,并成为这一领域书籍的重要出版者。 “你觉得我做的是设计书吗?”在采访的开始,吴宏凯反问道。“很多人都说我做的是设计书,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应该是
-
上饶师范学院张丽军、陈道龙设计作品选
-
作者:暂无 来源:包装工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范学院 海报设计 作品选 美术理论 视觉艺术 招贴设计 平面设计 设计学院
-
描述:作品名称:露友运动鞋广告:招贴设计《传统·心花怒放》:海报设计《现代视觉艺术》 设计者:张丽军(1973-),女,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和平面设计。 设计单位:上饶
-
亦真亦幻:谈《游园惊梦》的设计灵感
-
作者:王琼 来源:公共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游园 汤显祖 灵感来源 作品 中国本土 艺术家 牡丹亭 戏剧家 代表作
-
描述:陶瓷和宝石等材料,精心营造出一幕幕"情"与"景"。作品由四个吊坠和四个胸针共
-
佛教思想对《南柯记》创作的影响
-
作者:宋霞霞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南柯记》 因果轮回 因果轮回 空 空 禅宗 禅宗
-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奠定了他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其中的《南柯记》,始终笼罩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在佛教的大框架下杂有比较浓厚的"万事无常"、"诸色皆空"、"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出世思想。
-
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
-
作者:郑力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形象 诗性精神 汤显祖创作观
-
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牡丹亭》的创作确实贯彻了这一理念,汤显祖运用生花妙笔,在梦与现实之间,将人间至情书写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牡丹亭》创作的精神来源,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精神;《牡丹亭
-
《王安石在鄞县》出版 鄞州区一干部业余创作
-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朱军备 通讯员施闰闰)由鄞州区邱隘镇干部沈小宝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在鄞县》(三卷本)已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沈小宝从1985年起在当时的鄞县钱湖区委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参与了王安石
-
《牡丹亭》中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及“至情”理论
-
作者:丁婉 来源:华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至情”理论 “至情”理论
-
描述:人间、梦境相通,生、死相通,体现了他的"至情"理论,"情"与"理"的斗争,正是作者向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挑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