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营造语文课堂的“静”界
作者:安建忠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  独特见解  语文教学  营造  学习环境  陆九渊  语言文字  读书  新课标 
描述: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读""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品味问题
作者:李忠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朗读法  语言  文本  陆九渊  语文教学  乡愁  作者  情感  济南 
描述:宋代大儒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其所说的"涵咏工夫"即是对语言的品味。我们都知道文本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入品味。在此
宋代士人审美心理多元化的文化成因
作者:高杨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陆九渊  宋代士人  多元化  文人士大夫  朱熹  士人精神  形成与发展  现实与理想  理学 
描述:理学对于宋代士人精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它既能协调士人精神中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又能使其各流派在学理轨道上互相掣肘。这样,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心理在精神层面就相对多变。下文将简单论述理学
“心学”源流考
作者:周炽成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王心学  王阳明  陆九渊  黄宗羲  阳明学  原初意义  朱熹  程朱理学  道统  圣人之道 
描述:的例子有: "当学三学:谓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解脱论道》卷一,见《大正藏》卷三十二,四〇〇上) 在佛教语境中,心学一般与禅定相关,意味着摒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四谛。本文所考察的心学是儒家的概念,与上述佛教的心学不同。虽然如此,它还是与佛教有关
漫步“文苑”品美文
作者:陈刚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湖南教育  美文  漫步  快速浏览  陆九渊  总体把握  涵泳  栏目  精读  散文 
描述:文的散文《想念一所房子》(《湖南教育》2012年1月上)就"心有戚
“理学”、“心学”及“鹅湖之会”
作者:李海军  来源:考试(高考 文科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心学  鹅湖  格物致知  认识论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观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知行合一 
描述:晋南北朝是我国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如羯族建立后赵、鲜卑族建立北魏等。
体用与阴阳:朱子《太极图说解》的本体论建构
作者:杨立华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图说  本体论  朱子语类  阴阳  体用  陆九渊  五行  建构  基本立场  周敦颐 
描述:后,始终没有改变。如何理解《太极图说解》中涉及的体用、阴阳概念,对于把握朱子思想中的理气关系等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凭吊或怀古(组诗)
作者:育邦  来源:牡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津渡  六经皆我注脚  象山先生  大雪  南昌  悠闲自在  八大山人  陆九渊  著书立说 
描述:凭吊或怀古(组诗)
阳明心学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思孟学派  王阳明  心即理  陆九渊  学说  良知  本体 
描述:王阳明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自信价值观箴言
作者:澄心  来源:人力资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信  价值观  箴言  《老子》  韩非子  陆九渊  君子  孟子 
描述: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宋)陆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