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杜甫不留海棠诗
-
作者:耿铁华 来源:学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杜甫诗 苏轼 王安石 品种区 杨万里 元好问 意象 娘家 西川
-
描述:文字;中下卷录唐末诸家题咏海棠诗作多种,亦不见子美之篇什。"渊材有恨,子美无诗"(《词林典腋》)已成为杜甫不咏海棠之典。
-
王安石的清廉
-
作者:齐养乾 来源:党风与廉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时期 王安石 腐败现象 廉洁自律
-
描述:王安石的清廉
-
朴实无华 自成“风流”——读《南乡子·葵扇》
-
作者:冯盈之 来源: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葵扇 生长环境 王安石 创作影响 扇文化 丝织品 岭南三大家 自成 绢扇 职业技术学院
-
描述:这是一个失宠的女人借扇子发出的哀怨。这里的扇子是指绢扇(古代,绢扇的扇面除了素绢外,又常以纨、罗等丝织品为原料,故又名“纨扇”或“罗扇”)。而白居易说:“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消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于里,藏月入怀中。”这是写白羽扇的。五代的许倪有《咏破扇》诗,说:“蔽日无全影,摇风有半凉。不堪障巧笑,尤足动衣香。”说的是破扇,则又另当别论了。
-
王安石与佛教
-
作者:张煜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佛教 人性思想 心态 生活方式
-
描述: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时期来谈。一是推行变法时期,他积极地从佛教中吸取精华来充实他的学术体系,终于使得他的思想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一是晚年罢相退居金陵时期
-
评王安石晚年禅诗
-
作者:毛建军 来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禅诗
-
描述:王安石晚年大量创作禅诗,其自有社会政治原因,更有王安石个人方面的因素,这些晚年创作的禅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自成一体”。
-
王安石与禅
-
作者:林成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禅 禅 王维 王维 诗偈 诗偈 咏史诗 咏史诗 佛经寓言 佛经寓言
-
描述:精神支柱。同时,本文将唐宋阶段中国两位重要的文学人物王维与王安石作一比较,说明王安石的入禅迥异于一般的士大夫,体现了平民化的色彩;最后,本文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侍偈、咏史诗和包含佛经寓言的诗歌,说明禅
-
王安石的学术渊源考论
-
作者:刘成国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学术渊源 孟子
-
描述:王安石的启蒙老师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上可追溯至孟子,下可从同时代的王景山、刘敞等人处窥见若干端倪。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与思想上
-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思想
-
作者:顾晓玲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人才建设观
-
描述:人才建设思想是王安石革新体系中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思想上主张以经学统一思想,用经术造就人才;在建设观上主张“教之、养之、取之、任之”。
-
王安石人才思想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
作者:贾艳红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教育改革 启示
-
描述:王安石十分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实用人才,并为此提出了一整套的关于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教、养、取、任”)的思想。他的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
-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
-
作者:祖慧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括 王安石 关系 壬人
-
描述:沈括与王安石的关系经历了由亲密到疏离的变化过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一是两人在新法的态度上有差异;二是变法派内部的矛盾斗争;三是沈括懦弱的性格。沈括性格上的懦弱是造成他仕途坎坷、家庭不幸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