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604)
报纸
(721)
图书
(90)
学位论文
(25)
会议论文
(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14)
红色文化
(369)
地方文献
(366)
地方风物
(52)
宗教集要
(25)
才乡教育
(21)
非遗保护
(1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
(457)
2011
(195)
2007
(110)
2006
(72)
2005
(56)
2002
(46)
1999
(40)
1998
(46)
1996
(45)
1985
(21)
按来源分组
西部大开发
(3)
上海滩
(2)
南方文物
(2)
福建党史月刊
(2)
党史文汇
(2)
党史文苑(纪实版)
(2)
党史文苑
(2)
百年潮
(1)
决策探索
(1)
共产党员:下半月
(1)
相关搜索词
回忆文章
书法家
学校生活
少年时代
抗日战争
宗师
政治部主任
庆祝会
当家人
山东省
台湾省
合作
图片资料
大家闺秀
书法艺术
养生
墨泉
党内
浙江沿海
历史事件
师范学院
工作作风
共产党人
广场
人格修养
国民党军
天文台
情缘
学生运动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记将军书法家舒同(上)】搜索到相关结果
45
条
《琵琶
记
》与中国伦理社会
作者:
黄仕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
记
》
赵五娘
中国伦理
伦理社会
三不从
孝道伦理
《牡丹亭》
礼教制度
《西厢记》
中国传统社会
描述:
《琵琶
记
》与中国伦理社会
论《紫钗
记
》的思想意蕴
作者:
李秋新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
记
》
评价
戏剧
汤显祖
描述:
在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
记
》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文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
合浦东坡亭
记
作者:
李国文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东坡
合浦
欧阳修
苏轼
文人
海南岛
宋神宗
作家
《萍洲可谈》
描述:
合浦东坡亭
记
李国文近日,与友人游广西新兴城市北海,到所属合浦参观。那是个很古老的县城,以出产南珠闻名于世,有"合浦珠还"的传说。但更吸引我的,却是在廉州中学校园里的"东坡亭"。那是这位大文豪于宋绍圣
论王安石的《虔州学
记
》
作者:
姚瀛艇
来源:
开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论王安石的《虔州学
记
》
十载追求——
记
浙昆小生陶铁斧
作者:
吕育忠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文化素质
牡丹亭
演员
图书馆职员
小皇帝
角色创作
素质提高
自由人生
灵魂工程师
描述:
随着曲笛声的嘎然终止,赞美声与掌声渐渐消逝。我兴奋地走向后台,想再看看舞台
上
光彩夺目、风流倜傥、气宇轩昂的那位“小皇帝”。当他出现在我眼前时,不禁惊讶于他平凡的身影,全然掩饰了舞台上那一枝独秀的撼人
《考工
记
》与儒学:兼论李约瑟之得失
作者:
李志超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
记
》
李约瑟
儒学
《周礼》
儒家
荀子
文化教育
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
社会学思想
描述:
《考工
记
》与儒学——兼论李约瑟之得失李志超李约瑟主张道家主导古代中国科技,这不能解释很多重大科技史现象。《考工
记
》即为儒家经典,郑玄作注,沈括读引,戴震制图。其中造车、冶金、建筑、水利等项目何曾见
新发现的晏殊散文《义方
记
》
作者:
涂木水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发现
晏殊
散文
欧阳修
《论语》
《礼记》
周敦颐
元献
全宋文
江西省
描述:
新发现的晏殊散文《义方
记
》
《太平寰宇
记
》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
作者:
王文楚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
记
》
成书年代
《元和郡县图志》
地理总志
《舆地纪胜》
杨守敬
《元丰九域志》
北宋初期
《史记》
乐史
描述:
本,辑回五卷半。今存日本的宋版,为最早最善之本,惜残缺过半。金陵书局本视其它清本为善,然其中参糅混杂了非乐史原作而为后世补易窜入的伪文;万廷兰本轻于改删和随意增补,遂使失真失实而不可依据,这是研究历史地理学者所必须充分重视的。
上
古乐史之对象与方法(1996年5月2日西安音乐学院专题讲
作者:
牛龙菲
来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
古乐史
研究对象
考古方法
丛证法
个案研究
描述:
复古人文事、乐事活动的文明内涵和精神意蕴。
“文学法理,咸精其能”(
上
):试论两宋士大夫的法律素养
作者:
陈景良
来源: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王安石
法律素养
司马光
苏轼
自首
法律条文
宋代
谋杀
杀伤罪
描述:
法律加以调整,同时也促进了士大夫法律意识的转变及法律素养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士大夫的法律素养,结论是:宋代士大夫对法律的重视和对律义的通晓是当时时代的一种风尚,并由此推动了宋代法律文化的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