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描述: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
欧阳昱《东坡纪事》中对澳洲华人的再现(英文)
作者:丁永久  来源: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昱  欧阳昱  澳大利亚华人文学  澳大利亚华人文学  中国性  中国性 
描述:现的中国性和澳大利亚性,并将之提升为世界性;另一方面竭力打破滞定型的规范,重构他们身上被澳大利亚社会的东方主义话语所忽略,抹杀的特性。
中国古代国土规划思想、理论、方法的辉煌篇章:《周礼》建国制
作者:张慧 王其亨  来源:新建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国制度  生态  资源  环境容量 
描述:土之法等。同时,对相关的官制、田制、邑制及土地分配办法等作了详细分析.并强调指出环境容量是指导国土规划的核心。
《三言》中的对联
作者:曾昭安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三言  苏东坡  王安石  民间  文化  结构严谨  概括  手法  时令 
描述:《三言》中的对联
《牡丹亭》的文化冲击及文化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戏剧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娱乐,而好的戏剧更甚――《牡丹亭》就是这样一出融思想性、艺术性和高尚娱乐性为一炉的好戏。 在《牡丹亭》里,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一见钟情,萌发青春之爱,并产生了性的结合。然这一结合既不俗也不是西方式的“放”,汤显祖用了一种特有的比较精神的表现手法:让男女主人公相约在梦里,用“花神舞
汤显祖大剧院北墙雕塑昨完工《牡丹亭》场景得以再现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昨日,来自浙江杭州亚龙雕塑工作室的工作人员顶着烈日,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对汤显祖大剧院北面外墙上的汤显祖《牡丹亭》玻璃钢浮雕进行最后的安装施工,整个雕塑工程今日将全部完工。 据杭州亚龙雕塑工作室负责此项工程的王姓工作人员介绍,汤显祖大剧院北面外墙玻璃雕塑在杭州加工制作
大型舞剧《牡丹亭》再现东方浪漫传奇-汤显祖名著首次“跳起民
作者:暂无 来源:福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特约记者 许芸 本报北京专电 深闺锁怨,春情难遣,出香阁,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花丛中牡丹亭畔梦起姻缘,从此后美人相思无限……昆剧《牡丹亭》传唱数百年,可谓家喻户晓,盛名海内外,而今天,这出汤显祖四百年前写出的经典戏曲名著首次被以民族舞蹈的形式搬上舞台。一台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
世宦祠与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家  江西省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东乡县  临川 
描述:仍居住着一支王安石家族的后裔。
人文中国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工作(理论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积贫积弱  全盘改革  社会贫困化  宋代  临川  江西  文学家  宋仁宗  思想家 
描述: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由于深得神宗赏
晏几道生卒年之质疑
作者:唐红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生卒年  《文学遗产》  复印件  记载  宗谱  临川  考证 
描述:自从涂木水根据《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简称《晏氏宗谱》)的记载提出晏几道生于公元1038年,卒于公元1110年(《关于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见《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后,晏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