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6)
报纸(25)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
地方文献 (3)
按年份分组
2014(18)
2008(3)
2007(1)
2001(2)
1998(2)
1996(2)
1987(2)
1986(4)
1985(5)
1974(1)
按来源分组
东楚晚报(4)
黄石日报(3)
姑苏晚报(1)
史学史研究(1)
历史教学问题(1)
文汇报(1)
西部晨风(1)
光明日报(1)
楚天时报(1)
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版)(1)
王相与8名留守人员打了场漂亮仗
作者:暂无 来源:新疆石油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1月24日清晨,油田公司消防支队消防四大队的战士们已经把所有消防车的轮胎安装上了防滑链。 通讯员 宋刚 摄 大地上的雨凇正在逐渐褪去的11月25日,一场少见的浓雾又弥漫了克拉玛依油田。 本报记者 何新城 摄 本报记者刘红艳 11月23日下午5点半,油田值班车准时在百泉采油厂基地接送一
《我叫汪》黄石“热”拍 孙海英全程黑脸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黄石电(特派记者侯艳宁)7月23日,记者来到湖北黄石,探班习辛导演,王姬、成泰燊、孙海英、傅艺伟等主演的《我叫汪》。当天烈日炎炎,高温让每个主创人员看起来都很疲惫。特别是孙海英,采访时全程
镜头演绎最美风景——从《我叫汪》拍摄看文化旅游同频共振
作者:暂无 来源:黄石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08年,好莱坞大片《黄石的孩子》让“黄石”名声大噪。随后,《阳新鞋匠》、《掩不住的阳光》、《我叫汪》(曾用名《我叫汪格格》)等剧也纷纷将镜头对准
《我叫汪》预计8月底杀青 主创人员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作者:暂无 来源:黄石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杜鹏) 23日,正在我市进行紧张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我叫汪》剧组,在磁湖山庄圣湖厅举行新闻媒体明星见面会。 会上,市委、市政府向《我叫汪》剧组主创人员导
全国主流媒体聚焦“汪” 主创皆成“黄石市荣誉市民”
作者:暂无 来源:东楚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顾文娟 阮瑞祺 实习生 景雯 记者 何戈) 《老虎头导引》:掐指一算,从5月30日开机到昨天,大型电视连续剧《我叫汪》在黄石已经连续拍摄了55天
中国好编剧是如何炼成的?小记者采访《我叫汪》编剧翁德林
作者:暂无 来源:东楚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6月7日,怀着激动与兴奋,希望之星小记者们采访了《我叫汪》编剧翁德林老师。说起来,翁老师还是希望之星的创使人呢。1999年,他和当时《东楚晚报》的一帮
题曲论还魂
作者:洛地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死而复生  吴炳  柳梦梅  传奇  二十世纪  戏剧冲突  故事 
描述:《题曲》,是明末剧作家吴炳所著的《疗妒羹》传奇中的一折,也是《疗妒羹》中最出名的一折,也可以说是吴炳的全部剧作《粲花别墅五种》——《绿牡丹》、《情邮记》、《疗妒羹》、《西园记》、《画中人》五个传奇中最出名的一个单折。
论《警世通》里的王安石
作者:申屠平  来源: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警世通  冯梦龙  相公  逸事  历史人物  思想倾向  苏学  通俗小说  细节描写 
描述:在我国历代小说中,对于同一人物作两种爱憎相反的刻划,并编入同一部集子里,是极其罕见的,而冯梦龙却在《警世通》里别出心裁地编写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王安石和一个万口唾骂的王安石。研究这一现象
顾师 弈人
作者:暂无 来源:围棋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阳杂编》  《玉海》  棋手  翰林院  日本国  王应麟  唐宣宗  唐代 
描述:唐代棋手。会昌、大中年间翰林院棋待诏。《忘忧清乐集》中载有与棋待诏阎景实争夺“盖金花碗”对局,称晚唐第一高手。唐苏鹗《杜阳杂编》及南宋王应麟《玉海》等均载:大中年间(847—860)日本国王子来朝,顾奉唐宣宗之命,与棋对局,至三十三着还未决胜负;顾“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
君子讷于而敏于行
作者:张炜生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敏于行  孔子  周礼  周王  太庙  先祖  考察  铜铸  台阶  封条 
描述:孔子一生,崇尚周礼。一次,他考察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铜人的嘴上被贴了三道封条。孔子绕着这个铜人仔细查看,发现铜人背面刻着这么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说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