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6)
报纸(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57)
历史名人 (3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3)
2012(5)
2011(7)
2010(13)
2008(4)
2005(4)
2004(5)
2001(5)
1998(1)
1996(6)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10)
中国戏剧(9)
戏文(6)
南国红豆(4)
其它(1)
艺术百家(1)
文艺争鸣(1)
广东艺术(1)
上海采风(1)
戏剧丛刊(1)
记道和曲社和曲友汪粲英
作者:夏红珍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抗美援朝  杜丽娘  演出  昆曲  昆剧  表演艺术  游园  父亲  纪念 
描述:的皂罗袍——姹紫嫣红开遍……尽管年高,但仍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后来,得知她在抗美援朝时期,为捐献
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张静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国际学术研讨会  昆曲艺术  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国家大剧院  表演艺术  综述  香港大学  白先勇 
描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的国内外知名戏曲学者及昆曲表导演方面的名家共六十余人受邀参加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新浪网、中华戏曲网以及《明报》、《星岛日报》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中国文化  新美学  文化认同  西方文化  玉簪  大学生  观众 
描述:表演艺术,但回头一看,呀,最美的那朵牡丹花开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面。
一曲《霓裳》听不尽 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谈《长生殿》
作者:金红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明皇  长生殿  杨贵妃  表演艺术  昆曲艺术  上海昆剧团  桃花扇  演员  牡丹亭  传统戏曲 
描述:、《琵琶记》、《牡丹亭》、《白蛇传》、《风筝误》、《连环记》、《班昭》、《桃花扇》等,塑造了昆剧小生中冠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不同人物形象。
消费文化视野中的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作者:侯文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视野  消费  中国传统文化  表演艺术  青年一代  发展经历  鼎盛期 
描述: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之一。在其六百多年的历史上,昆曲的发展经历了自己的辉煌期和鼎盛期,出现了魏良辅、梁辰鱼这样的有代表性的大艺术家。但是,自清代中、晚期
上海昆剧团四本《长生殿》印象
作者:刘厚生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上海昆剧团  折子戏  演出  表演艺术  整理  牡丹亭  安禄山  总导演  传奇剧本 
描述:把经典传奇剧本整理成一种新连台本戏(连台成一个完整的戏)样式演出,目前已经不止于思路,已进入舞台实践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是昆剧舞台上一件值得重视的事,不可小看。它是不是昆剧今后发展的一条可走的路?它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我以为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我的昆曲专场演出
作者:顾卫英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演出  牡丹亭  杜丽娘  表演艺术  长生殿  中国戏曲  观众  演员  博物馆 
描述:举办个人表演艺术专场,是每位青年演员都希望能够得以实现的庄严梦想。在我从事昆曲艺术的学习、演出和教学的17年如歌岁月中,尽管经历过诸多的挫折乃至艰难的历练,但却在最近的四年中,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
昆曲,在极端中突围
作者:万佳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女同性恋  题材  牡丹亭  男旦  新闻周刊  演出方  李渔  现代人  表演艺术 
描述:在"拯救戏曲"不乏表现的今天,一部主打"女同"题材的昆曲新作,加以男旦版的噱头,一亮相便引来关注目光。不过这出颇具心机的作品用意却不仅限于此
昆剧舞台 柯军突起:记民进会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昆
作者:桂明 见涛  来源:时代人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国昆剧  院长  多媒体  牡丹亭  副主席  长生殿  古希腊戏剧  演出形式  表演艺术 
描述:于公元前5世纪的
关于昆曲的思考
作者:韩建生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独特魅力  北昆  中国文化  河北省  文化符号  文化情结  牡丹亭  南昆  表演艺术 
描述:两大派别,曾经交映生辉,互相促进,一度使昆曲艺术出现了“神州处处闻笛声,童叟皆知牡丹亭”的盛况。 昆曲这项曾经独霸中国剧坛几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却遭到了传承危机,甚至几乎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