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9)
期刊文章(191)
学位论文(12)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4)
宗教集要 (120)
地方文献 (32)
地方风物 (7)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31)
2012(40)
2011(40)
2009(30)
2007(10)
2003(7)
2001(10)
1995(6)
1993(2)
196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
天天新报(2)
新民晚报美国版(2)
新民晚报(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
苏州杂志(1)
劳动报(1)
上海文汇报(1)
中国电视戏曲(1)
扬子晚报(1)
人民观审不应是参「观审」判
作者:   来源:司法改革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人民观审不应是参「观审」判
人间佛教的现实展开:以山东觉寺释炟法师为例
作者:吴小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炟法师  人间佛教  人间净土  觉寺 
描述:,并以太虚、印顺和赵朴初为例,梳理了人间佛教理论的脉络。第二章为炟法师“人间佛教”的思想特征。炟提出了“信”、亲近“善知识”的佛教信仰,“慈悲心”“菩萨行”为核心的佛教修行,以及对道信大师“一行
罗汝芳仁学思想研究
作者:朱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芳     
描述:体的展开过程,仁学思想所体现的境界是“万物一体”。罗汝芳“求”的途径是以“一切放下”、“戒慎恐惧”、“当下反求”的无工夫为工夫为特色。泰州学派原本是儒家学派,罗汝芳认同孔孟以孔孟仁学思想为宗旨
孔子礼学之管见
作者:李小成  来源: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礼学  周礼   
描述:产生的渊源、孔子礼学对周礼的发展、孔子实现“礼”的途径三方面来论证孔子礼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孔子礼学管窥
作者:张玲 李小成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礼学  周礼   
描述:孔子的礼学思想是儒家的核心,它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是孔子各方面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札”制的理想社会而奔波,孔子礼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孔子“礼”论
作者:余治平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礼  复礼   
描述:维护周制周礼,但他对周礼又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与重建。
《左传》中周礼文化的历史探究
作者:罗霄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周礼   
描述:周礼是中国西周时代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规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直至春秋时期才开始逐渐走向崩溃。《左传》作为一部记载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史籍,真实地反映了周礼的广泛应用与趋于崩溃,预示了新的价值观念的兴起
试析孔子对周礼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张安礼  来源: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名  信仰危机 
描述:可以重塑国人的道德灵魂,有力促进"转型期"的和谐社会构建。
?”应是“?”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应是“?”
浅析罗汝芳仁学思想
作者:朱洁 夏传仕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  孝弟慈  孝弟慈 
描述:罗汝芳是泰州学派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罗汝芳的历史地位是建立在他提出的求孝弟慈良知良能赤子之心捧茶童子却是道一系列独特风格的理论上。罗汝芳立足于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并致力于下层人民的教育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