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文学典故翻译技巧探析
作者:李学欣  来源:长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典故  典故  译语读者  译语读者  译者  译者  杜丽娘  杜丽娘  形象鲜明  形象鲜明  原典  原典  柳梦梅  柳梦梅  喻义  喻义  正确理解  正确理解 
描述:276句以集唐诗形式出现的典故诗句外,共涉及用典词句约达600多处。这些典语典句,或喻事喻理,或喻形喻情,为文章增辉生色,使剧作文采斐然。然而这一超凡的用典特色却为英译工作平添了无尽的艰难。然而,汪榕培教授却以其广博精深的学识和严谨不苟的治译精神出色地解决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作者:陈建生 刘刚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译者风格  《牡丹亭》英译本 
描述:运用语料库翻译学方法,对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汪榕培的英译本和Birch的第一版英译本中的译者风格进行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建立的两个英译本平行语料库中的标准化类符形
《牡丹亭》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象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王子慕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意象  翻译策略 
描述:戏剧作为一种包揽中国古代各种韵文形式的文体,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意象。在《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的运用更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对《牡丹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进行概括性综述。
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翻译时 ,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 ,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作者结合汪榕培《牡丹亭》的英译本 ,从文化翻译之难 ,《牡丹亭》译本在文化翻译方面的处理策略和方法等谈了
论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以晏殊的《蝶恋花》英译本为例
作者:戴郁莲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陌生化  诗歌翻译  陌生化翻译 
描述:仅能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也丰富了译入语的文化。通过晏殊《蝶恋花》及其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说明了合理运用陌生化翻译手法的重要性。
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能力  互文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理论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文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 第二部分是作者所选译本的个案分析。第三章里,作者首
互文性与翻译:从互文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互文性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互文性”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互文性”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互文性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互文性置身于翻译实践中,结合《牡丹亭》的两个译本(汪榕培译和Cyril Brich译)及《牡丹亭》原文本自身特点,借用Norman Fairclough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戏拟、典故和体裁、规范等方面就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两个译本的特点,揭示互文性理论能够对译者理解原文本、恰当创造目的文本产生积极作用,并填补了从互文性角度对比分析《牡丹亭》两个译本的空白。 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五章进行具体阐述。第一部分是对互文性和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第一章引言部...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  比较 
描述:视角对比《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本文试图找到最佳关联的翻译。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回顾了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牡丹亭》翻译的研究以及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从格式塔心理学看《牡丹亭》四个英译本中“鬼魂”意象的翻译
作者:张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鬼魂”意象  格式塔  整体性  异质同构性  完形趋向 
描述:》以及其四个英译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突出阐释了整部戏曲的主题——至情。“至情”主题集中体现了封建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桎梏和极度压抑,主人公杜丽娘用自己的至情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打破了封建道德的束缚。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