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青春版《牡丹亭》英译字幕特点和方法:李林德教授译本
-
作者:徐卿卿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字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译本 教授 李林 英译
-
描述:考虑句子的长度,掌控好时间,否则观众来不及消化,对剧情了解会产生阻隔。其次昆曲的唱词多为诗歌韵文,语言多用古语,并含有大量的成语典故,因此译者需有中国诗词和古文的修养,以及中国典故知识的掌握,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考量。
-
凄楚蕴结须慎思——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两种英译比较鉴赏
-
作者:孙传宏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恩格斯 李白 五言绝句 王安石 宣城 英译 柏树 鉴赏 本族语 库柏
-
描述:诗仙李白和王维、王安石、苏轼一样堪称绝句名手,如五言绝句《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恩格斯说过: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它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
-
皆因自然偏堪惜 还从老秋看春色——喜读汪榕培新作《英译陶
-
作者:侯向群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诗 汪榕培 明诗 诗歌 翻译家 《诗经》 《牡丹亭》 英译 译者 全译本
-
描述:皆因自然偏堪惜 还从老秋看春色——喜读汪榕培新作《英译陶
-
谈汪译《牡丹亭》
-
作者:郭章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译 英译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本文主要谈的是汪榕培先生如何英译汤显祖最有名的剧作《牡丹亭》和《牡丹亭》英译得如何这两个方面。笔者通过具体讨论和译例评析 ,认为汪译从整体上达到了“传神达意”的目标 ,成为《牡丹亭》迄今国内外最
-
异域的“牡丹”:英美文化系统《牡丹亭》“译入”研究
-
作者:赵征军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系统 文学交流史 英译 译介
-
描述:《牡丹亭》在中两文学交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下的《牡丹亭》译介研究并未勾勒出该剧在英美文化系统英译的全貌。因此,本文拟从“译入”的视角,以宏观与微观梢结合的方式,对英美文化系统《牡丹亭》的英译研究
-
论《牡丹亭》英译策略的运用和局限
-
作者:魏城璧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翻译 古代戏曲翻译 涵化 涵化 异化 异化 英译《牡丹亭》 英译《牡丹亭》
-
描述:、诗词及声情翻译,并窥豹涵化及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和效能。透过原文及三种译文的比较,不难发现涵化及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淡化中西文化差异,可是译者必需注意两者的具体应用及平衡。
-
中国典籍英译的几点认识
-
作者:汪榕培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籍英译 翻译者 时代背景 中国典籍 文化交流 教学实践 软实力 理论研究 学科方向 牡丹亭
-
描述:现在仍有必要对中国典籍英译的目的、做法、现状、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在"放眼世界,立足本土
-
《牡丹亭》英译考辨
-
作者:王宏 来源:外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英译 白之译本 张光前译本 汪榕培译本
-
描述:译者和国外汉学家各取所长,合作翻译,再"借船出海",由国内出版社与国外出版社联合出版,是未来《牡丹亭》英译的新路径。
-
《牡丹亭》的英译及传播
-
作者:汪榕培 来源:外国语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 翻译 传播 传播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已经引起了西方读者和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译者伯奇的译本和中国译者张光前先生的译本,同时也介绍了笔者本人的译本及翻译的主导思想。
-
我和中国典籍英译
-
作者:汪榕培 来源: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汤显祖戏剧 英语词汇学 翻译实践 陶渊明 中国文化 英国文学 中国古典戏曲 二十年 研究生
-
描述:学生学外语之困惑,遂执着钻研英语词汇,率先在国内出版《实用英语词汇学》;为了译好陶渊明和汤显祖的传世之作,亲自考察二位古人的故乡,捕捉其神韵,再现其风骨。汪先生的成就源于一个"爱"字:穷尽二十年心血翻译《汤显祖戏剧全集》,寂寞中苦撑的动力来源于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热爱。时值中国文化走出去大战略开启,汪榕培先生的拓荒精神堪称楷模,指引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