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16)
报纸(159)
学位论文(15)
图书(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9)
宗教集要 (366)
红色文化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4)
2011(79)
2010(50)
2009(58)
2008(50)
2007(53)
2003(21)
2002(15)
1995(23)
1985(23)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0)
名作欣赏(9)
中华遗产(4)
旅游(4)
镇江高专学报(2)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
江苏政协(2)
小说月报(原创版)(1)
阅读与鉴赏(1)
中国地名(1)
苏轼
作者:李泮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苏轼  神宗  翰林学士  徐州城  文字狱  惠州  大旱  弊政 
描述:过去人们往往通过分析、评价苏轼的诗词文章来称颂苏轼;本文则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苏轼:1、为官清正,为民办好事;2、几遭贬谪但一生忠君忧国爱民;3、在逆境中还同民共甘苦。这是苏轼的可贵之处。
福州金山寺楹联欣赏
作者:王晓洁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寺  金山寺  福州  福州  欣赏  欣赏  楹联  楹联  地理优势  地理优势 
描述:素有“小金山”之称的福州金山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其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镇江之金山,故日“小金山”,因其独占一岛的地理优势而名闻遐迩。
白居易与绥阳金山寺
作者:吕金华  来源:贵州城乡金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白居易  金山寺  金山寺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长恨歌》  《长恨歌》  《琵琶行》  《琵琶行》  《卖炭翁》  《卖炭翁》  诗人  诗人  绥阳县  绥阳县 
描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诗作,很多人都熟悉,特别是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佳句更是流传千古。这位伟大诗人与中国诗乡贵州省绥阳县的紧密“联系”却鲜为人知。
桃源尽头是禅院:抚州金山寺
作者:比尔·波特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寺  金山寺  抚州  抚州  桃源  桃源  庐山  庐山      出租车  出租车  陶渊明  陶渊明  九江  九江 
描述:的居处。2005年春天,我跟朋友托尼·菲尔班再次来到温泉村,庐山又不见了。
留在历史深处的足迹——司马光、王安石纪略
作者:林清峰  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进士  政治家  皇帝  读书  北宋  纪略  苏轼 
描述:留在历史深处的足迹——司马光、王安石纪略
苏轼的一次失误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咏菊》  王安石   
描述: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咏菊》的诗,前两句是这样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夜的风吹落了菊花,好像满地是金子似的。
苏轼与王安石
作者:杨涛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翰林学士  苏东坡  文学家 
描述: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出口成章,被誉为: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苏东坡官拜翰林学士,在宰相王安石门下做事。王安石很器重他的才能,然而,苏轼自恃
简析苏轼《游金山寺
作者:胡乐平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简析苏轼《游金山寺
江苏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商周 开荣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山寺  镇江市  江苏  民族宗教事务局  金山寺水陆法会” 
描述:日前,在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及有关方面的关心下,金山寺水陆法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即标志着江苏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经开始。据悉,“金山寺水陆法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心澄法师新近住持的金山寺
作者:随喜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寺  古城  江南  东南  历史文化  东晋  文物古迹  风光  人称  镇江 
描述:称"城市山林"。镇江地处长江中下游,为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城中遍布文物古迹,处处引人发思古幽情。且不说我们这里要介绍的金山江天禅寺,你只须领略一下焦山碑林,宋元古街,那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那隐于苍松翠柏间的昭明太子读书台,这里有多少书写不尽的故事,多少抒发难穷的感触。 不过。我们还是说回来吧。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