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96)
报纸
(106)
学位论文
(26)
图书
(15)
会议论文
(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78)
地方文献
(42)
宗教集要
(15)
才乡教育
(8)
红色文化
(5)
文化溯源
(3)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55)
2011
(84)
2008
(63)
2007
(48)
2006
(53)
2003
(38)
1993
(26)
1983
(16)
1982
(16)
1957
(3)
按来源分组
文学遗产
(11)
文史哲
(4)
社会科学战线
(4)
阅读
(3)
国学
(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
财会月刊:会计版
(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书目季刊
(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
(1)
相关搜索词
关云长
中国历史
周礼
刘辰翁
古代
变法派
保健养生
《泊船瓜洲》
古人
初等几何
黄州诗词
国家图书馆
园林
士大夫
唐诗
出现频率
《团结报》
唐朝
复归
初中
图书馆藏
品牌宣传
北宋中期
下句
使事
乡愁
苏轼
契丹
《牡丹亭》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苏诗】搜索到相关结果
1155
条
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
诗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草书
宋
诗
汪道昆
周亮工
中期
复归
描述:
宋克此卷自明清及今,迭经诸家收藏,可谓凿凿可考。在明早中期时,即入商辂之手,有其长跋可证。明中期为汪道昆所得,首尾皆钤有其藏印。清初为周亮工藏,清乾、嘉时入阮元之手。骑缝皆钤其“雷塘庵主”小印。
用事人不觉,山水融真情——王安石
诗
《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作者:
赵洪玲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
《书湖阴先生壁》
初中
语文
阅读欣赏
描述: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因主持变法,先后两次被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自奉俭约,纵情山水,常访僧问禅,勤于读书著述。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构思精巧,字句别致,意境清远自然,为世
仙屏书屋初集
诗
录十六卷後绿二卷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书屋
活字印本
图书馆藏
诗
黄爵滋
山东省
描述:
清黄爵滋撰: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翟金生泥活字印本。半藁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两边。框17.1×12.5厘米。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山东省图书馆藏。
读汤显祖《竹院烹茶》
诗
小议
作者:
赵荣
来源:
戏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叶生产
汤显祖
诗
竹
支柱产业
农村经济
名牌产品
品牌宣传
描述:
读汤显祖《竹院烹茶》
诗
小议
沈遘的使辽
诗
初探
作者:
邓婷
来源:
今日南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王安石
诗
科学家
政治家
欧阳修
梅尧臣
黄庭坚
描述:
沈遘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从侄,皆属钱塘沈氏。沈括与沈遘主要活动在神宗朝,有别于以欧阳修为首的嘉口名士与苏轼主盟的元口文人集体,属于王安石新党~派的作家,沈遘在北宋中期享有文名,梅尧臣、王安石、苏轼、曾巩、黄庭坚等多与之酬唱,实为一代名流。
足球运动员的“牵张”性准备活动
作者:
苏
索罗蒙科
马亚玲译
来源:
体育情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足球运动员的“牵张”性准备活动
苏
诗
旧注补正(二)
作者:
馬德富
来源:
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宋代
皮日休
理解
杜甫
下句
解释
蓬莱
李善注
描述:
字安
玉楼银海与
苏
诗
伪注
作者:
周裕锴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
诗
苏轼
王安石
瀛奎律髓
道书
赵次公
读书札记
物语
故事
使事
描述:
<正>拙文《白战体与禁体物语》在《古典文学知识》上发表后,友人提出疑问:"苏轼雪诗中‘玉楼’、‘银海’解作肩、眼更有味道?"虽是疑问,却似乎赞同这样的解释。原来关于《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的"冻合玉楼寒起粟"一联,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见”到一种
诗
的境界:《长相思》教学实录
作者:
王崧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相思》
教学实录
“见”
纳兰性德
诗
王安石
乡愁
注释
描述: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
试从
苏
诗
兴象变化看苏轼的生命境界——以《游金山寺》为例
作者:
丁佳音
来源:
湘潮(理论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
兴象
兴象
苏轼
苏轼
生命境界
生命境界
文化意味
文化意味
描述:
苏轼的诗歌与苏轼的人格境界历来备受关注,本文拟从苏轼诗歌个案的细致研究来探索苏轼的生命境界。本文主要选取《游金山寺》为例,通过探讨该
诗
内在兴象运用的变化与张力,以及另外几首与之密切相关的诗歌在兴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