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伤永》浅析
作者:陈登亿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临川  书具  “之”  特权阶级  改官  公元  荆国  邑人  中小地主 
描述:观上也使人民得到一些好处。新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等特权阶级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新法,排挤打击王安石。王安石最后被迫辞职,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给“永之父”提个醒
作者:程建平  来源:价格与市场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进人物  王安石  跳高运动员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切向钱看”  “加压”  七十二变  恋爱结婚  学习新知识  生财之道 
描述:给“永之父”提个醒相传,宋朝金溪地方出了个神童名叫永,五岁就能做诗,“文理可观,邑人奇之”,有人甚至出钱求他写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是生财之道,成天让他作诗卖钱,拉他到处卖弄才能,因而失之深造,昔时
永年谱
作者:徐强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金溪  北宋  神童  作家  江西  宗族  天才  父亲  金银 
描述: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方永1岁。方永,江西抚州金溪人。金溪三面环山,盛产金银,一溪绕城,其色如金,故名“金溪”。
吹毛求疵《伤永》
作者:赵东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永》  “神童”  后天教育  王安石  寓理  文章  议论 
描述:王安石的《伤永》一文寓理于事,先扬后抑,对比鲜明。永5岁即"指物作诗立就",到十二三岁时作诗即"不能称前时之
永的落差
作者:涂家富 刘辉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永》  王安石  宋代  语文教学  中学  人物评价 
描述:《伤永》是宋代王安石所著的借事说理的文章。旨在以方永为例,阐述后天教育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方永幼年天资过人,后来“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矣”。方永所经历的变化,给人们留下了遗憾和沉重
《伤永》之我见
作者:何良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永》  王安石  初中  语文  第二册  主题 
描述:王安石写的《伤永》现编在初中语文第二册上。这篇文章意在劝告人们后天努力学习,主旨很好,不过把文章中有的语句放到社会生活中,放到整篇文章中去思考,我个人认为值得探究。如“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伤永》赏析
作者:符倍源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  加强学习  天资  重要性  写作特点  文章  道理  成才  天才 
描述:章的写作特点也值得借鉴。
作者:西城撒野  来源:新作文(中学生适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字  文化人  芦苇  大官  聪明  蓝光  王安石  私塾  朋友  地上 
描述:他"永子"。对了,永子小时候是很聪明的,算得上全村最聪明的,可惜后来一点点变傻了。永子五岁就会写诗了(五岁我还不记事呢)。
《伤永》 (北宋)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永[北宋]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经典●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