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汪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
《牡丹亭》称谓语的英译语料库辅助研究
作者:禹琳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称谓语  翻译  文化 
描述:本。本文作者借助平行语料库,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文本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该研究表明,由于英汉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称谓的不同。英汉称谓系统有共性也有差别,但在其翻译过程中,汪
吴宓的译诗(下)
作者:陈建中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宏  诗歌  翻译 
描述:本文下篇承上篇,深入赏析吴宓的译诗,如《挽歌》(安诺德),又比较吴宓与郭沫若、梁实秋对《鲁拜集》的翻译,表明吴译讲究用字、用韵和节奏,调动各种表现手段,传达原诗思想和情感。
胡澄
作者:暂无 来源:诗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诗歌  诗歌风格  里尔克  中国新诗  诗选  最佳  狄金森  阅读  六十年代  技巧 
描述:胡澄,女,六十年代出生,浙江临海人。现居杭州。1997年开始从事诗歌、散文写作。作品入选《2001年全国最佳诗选》《2002年全国最佳诗选》《2003年全国最佳诗选》《2004年全国最佳诗选》、《2005年全国最佳诗选》《狂想旅程——女性诗歌选》《中国新诗选读》《中国新诗——金碟回放》等选本。
诗用“翻案法”
作者:张福勋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  宋人  唐诗  唐人  宋诗钞  诗法  桃花  王安石  技巧  东西南北 
描述:可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为了不落前人窠臼,又提出点铁成金之说,往往变唐人诗意而用之,既夺胎又换骨。于是乎,你的东西也就变成我的东西了。这正是宋人极聪明处,也是宋诗变唐诗,而又有别于唐诗之处。
吴炳剧作的布局技巧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喜剧性  梅花  吴炳  心经  结构  汤显祖  作品  杜丽娘  情节发展  牡丹亭 
描述:》43出、《西园记》33出、《绿牡丹》30出、《疗妒羹》32出、《画中人》34出。
烹调用醋10个技巧
作者:任丽  来源:健康向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米醋  烹调  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 
描述:永春老醋、四川保宁醋并列"中国四大名醋".
从语境的层次性看《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
作者:樊静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境理论  语境理论  对等  对等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系统受制于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等,因此寻找意义的对等也就是寻找两种语言的语篇在相同的语境中在功能上的对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尽量使译文能复现原文的语境特征,译者所选择的形式必须能最大程度
文化语境视角下的《牡丹亭》汉英语篇研究
作者:樊静华  来源:林区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境  语境  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理论出发,以中国古典戏剧代表作《牡丹亭》及其译文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译文是否最大程度上传递了原文语境下的意义和功能,以及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应用于中国古典戏剧英译的可行性。
《牡丹亭·标目》的三种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作者:傅张萌 何大顺  来源:海外英语(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  翻译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  舞台剧本  舞台剧本 
描述:形式大于翻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