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41)
图书(123)
学位论文(84)
会议论文(50)
报纸(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60)
地方文献 (40)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8)
2013(96)
2012(146)
2011(119)
2010(87)
2006(74)
1989(39)
1983(41)
1960(11)
1936(11)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7)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解读西周美酒与探源周礼文化
作者:权美平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酒文化  西周  中国古代  周礼  祭祀  周代  酿造  重要地位  具体问题  礼记 
描述:缺。
南宋越刊《易》、《书》、《周礼》八行本小考
作者:李霖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行本  周礼  周易  南宋前期  注疏  左传  礼记正义  绍兴  注本  刊刻 
描述:经书的注本与疏文本来各自单行,至南宋前期始正式汇编刊刻,最早开版的是《周易》、《尚书》、《周礼》三经。南宋中期以降,渐次增刊《毛诗》、《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等经。这些注疏汇本皆刊于越
临县正觉寺十二连城、黄河水蚀浮雕
作者:暂无 来源:山区经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临县正觉寺十二连城、黄河水蚀浮雕
从《外科精要》浅谈痈疽
作者:王风云 陈明岭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科精要  陈自明  痈疽 
描述:本文分别从病因、病位、病机、治疗、并发症五个方面浅述了《外科精要》对痈疽证治的思想,其中着重对灸法有阐述,有灸法的原理、取穴、程度、禁忌和误区,治疗当以内外和合,施以活法。
浅谈王安石理财思想
作者:孟竹君  来源:经济与法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以义理财  财政改革 
描述:文章就王安石理财思想中的“以义理天下之财”、“理财的重点在于生财”、“重视财政改革”展开论述,分析其现实意义及对我国现代经济的指导意义。
中国戏曲欣赏浅谈
作者:解玉峰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民族艺术  脚色  牡丹亭  真正意义  五十年代  戏剧人物  西方戏剧  长生殿  职业教育 
描述:绝非偶然。那么,中国戏曲作为民族艺术之一,其魅力究竟何在?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戏曲"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按照《中国戏曲志》等辞书的统计,我国号称有三四百个"剧种"。这三四百个"剧种"实际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聚焦大公路“变脸”系列报道之十二抚州一中门口路段昨起铺设水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16时30分,随着第一车水泥混凝土倾倒在抚州一中门口的水稳层上,大公路改造第一、三段开始了铺设水泥路面的施工,不考虑天气因素,10天左右就可完成。铺完后,再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养生期,整个路面改造才算完成。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摄
浅谈《长生殿》对《牡丹亭》的“至情”突破
作者:孙银霞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至情  突破  突破  《长生殿》  《长生殿》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从感情的基础到感情的温度直至感人的程度都以更加深刻的意义诠释了"至情"的含义。倘若说《牡丹亭》为"至情"提供了一个高度,那么《长生殿》定是在它的高度上自然生发了自己感人的"温度"。
浅谈《牡丹亭·劝农》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徐正芳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劝农  牡丹亭·劝农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 
描述:历代评论家对《牡丹亭·劝农》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其经久不衰的传承促使读者去认识其作用与价值.结合劝农仪式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具体文本分析,可看出这是理想的至情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处,不仅点明“至情”所处的社会环境,还给“至情”提供坚实的土壤,避免全戏单薄与不真实.这正是这出戏的作用与价值.
浅谈昆曲《牡丹亭》曲牌的角色类型塑造
作者:卢晓星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曲牌  曲牌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是《四梦》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当时乃至今日广大群众深为喜爱的作品。本文以剧中主要人物的部分曲牌为例,说明了曲牌在塑造人物上的特点及其作用,突出"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