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识的刘绍棠
-
作者:忽培元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柳青 长篇小说 孙犁 延安地区 乡土文学 北运河 延安文艺座谈会 前辈作家 中国作家
-
描述:我认识的刘绍棠忽培元一个人去了,不需要人为地虚张声势。坏蛋去了,咀咒在人们嘴边;好人去了,怀念在人们心中。刘绍棠是好人。他突然离去,给人间留下了深深的缺憾。缺憾不是因为他去,人去是自然法则。缺憾在于
-
论刘绍棠的乡土文学理论
-
作者:翁扬 余飘 来源: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社会主义方向 革命现实主义 毛泽东文艺思想
-
描述:棠的乡土文学理论与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综观刘绍棠的乡土文学理论和乡土文学实践,不难看出,他始终以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为根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不仅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
-
论刘绍棠小说的民族特色
-
作者:栗华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语言 民族特色 作家 古运河 扶弱济贫 民俗风情 《阿Q正传》 乡土文学 传奇色彩
-
描述:因此而称刘绍案是绝妙的风景画家.在这田园诗般的风景画中,还有那满载民族文化的民族风俗.新春佳节大年夜,全家
-
胡耀邦与刘绍棠的忘年交
-
作者:晓言 来源:山西文史资料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胡耀邦 大运河 文学创作 团中央 开门见山地 作家 乡土文学 密切联系群众 空前高产
-
描述:不住,喜欢动,所以注定是不会成‘家’的。”刘绍棠从谈话中明显感到胡耀邦对文学充满着喜爱,这使他有一种寻到了知音的感觉。 1957年春天,刘绍棠因为在北京的一次文艺界座谈会上发表了过激的谈话,所以在
-
最后一次访著名作家刘绍棠
-
作者:李培禹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散文随笔集 中年作家 乡土文学 副主席 长篇小说 北京市 足球运动的发展 人大常委 拼搏精神
-
描述:中国文学和写作事业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给热爱你的作品的千千万万的读者,留下了太重的悲凉……一年前,我刚刚调到《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工作,绍棠学长曾抱病约我长谈,给了这本刊物很多关注和支持。今年本刊第一期
-
刘绍棠:父老乡亲是他的保护神
-
作者:郑恩波 来源:纵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保护神 乡土文学 大运河 通县 西厢房 王二 劳动 斗争 革命干部
-
描述:著名作家刘绍棠是“荷花淀文学流派”重要的代表作家,以700万字的乡土小说创作和一整套完美的乡土文学理论,建立起风光独具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成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他坎坷的人生经历
-
刘绍棠与《北京文学》
-
作者:王培洁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中国 北京文学 刘绍棠 半个世纪 通县 座谈会 右派 乡土文学 形成 地方特色
-
描述:移。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这是刘绍棠一生倡导与实践的文学主张。这一主张于1981年1月通过《北京文学》在《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一文中形成史记。
-
刘绍棠及其创作特色
-
作者:王保林 孙桂森 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艺术风格 短篇小说 作品 创作个性 创作道路 作家 现实主义 小说家
-
描述:《新式犁杖》获得《河北文艺》小说创作三等奖。次年,他创作的《青枝绿叶》、《摆渡口》与《大
-
多情重义 可亲可敬——散记我与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的交往
-
作者:杨永强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刘绍棠 重义 散记 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山区农民 北京文学 多册书
-
描述:出版社与文学社保持联系并赠书。我也发表文学作品二百多篇并加入了河南作协。回顾与刘老师的交往,常为他的所作和人品所感动。下面慢慢叙说。
-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领军作家的美好心声——刘绍棠千篇千字文解读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当代中国 刘绍棠 解读 心声 美好 作家 《蒲柳人家》
-
描述:当代中国乡土文学领军作家的美好心声——刘绍棠千篇千字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