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尔雅义证》引例校正
-
作者:子叶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尔雅 小雅 周礼 丛书 出处 清人 校正 礼记 诸侯 行人
-
描述:。”按:应为“大雅”。卷二广言二页《礼记·大行人》:“归脤以交诸侯之福。”
-
读胡培翚的《仪礼正义》
-
作者:杨向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义 庶人 卿大夫 周礼 中国传统文化 丧服 诸侯 左传 丧礼 蔽膝
-
描述:余年,成《仪礼正义》四十卷。自述
-
论中国古代的阡陌封疆制度
-
作者:张金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路 左传 具体制度 为田律 周礼 土地国有制 十三年 土地制度 生产措施 疆界
-
描述:,天子及侯国又往往将修治道路封疆之事列为重要的治国措施与生产措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楚沈尹戌论治国安邦即首列“正其疆场,修其土田”一项。《周礼》中就有多种官职是专门负责道路的整治、维修与管理
-
试论孔子的家国关系思想
-
作者:孙仁宏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诸侯 家国一体 天下为公 周礼 思想家 统治阶级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关系 宗法制度
-
描述:孔子主张一统天下,达于家国一体化,但他的构思是克己复周礼。一、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
“财政”一词在我国的由来
-
作者:孙泉 来源:财会月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财政概念 科学术语 词史 周礼 日本明治维新 名词 时政 我国古代 货币 朝代
-
描述:用了属于财政范畴或接近财政概念的若干术语。如“国用”“国计”“邦计”“经费”“理财”“计政”“度支”等。我们现在通用的“财政”这个术语是在清末由日本移植过来的。日本明治维新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中国傩文化
-
作者:张紫晨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要依据 文化现象 傩文化 秦汉 古籍 周礼 黄金 中原 文化丛 巫术
-
描述: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从秦汉前中原古籍中开始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周礼·夏官·司马下》中关于方相氏的记载。即“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
-
战国齐“徙甿”玺与“爰土易居”
-
作者:葛英会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玺印 玺文 战国时代 说文 功用 形制 齐国 古文 周礼 古玺
-
描述:《古玺汇编》0322、0198——0202所揭六方玺印,尽管大小不一,形制及玺文字数亦不尽一致,但玺文内容大体相同,是具有同等功用的同类玺印。此六方玺印,其大者可逾方寸,小者亦较一般私名印为大。形制可分二种:一种为方形(正方或长方),阴文,四周有边框;另
-
春秋战国时期的巫觋信仰
-
作者:石瑄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巫教 宗教活动 祭祀活动 信仰习俗 巫师 宗教信仰 巫术 占卜 周礼
-
描述:巫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宗教信仰,是世界性的古文化现象,曾经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精神寄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巫教信仰传承下来,继续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理、文化、风俗、习惯产生影响。
-
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及常务理事名单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常务理事 民族法学 中国法学 负责人 名单 副秘书长 李德 洪升 王弼 周礼
-
描述:~~
-
西周采邑制度述略
-
作者:吕文郁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邑 西周时代 卿大夫 西周金文 政治制度 周代 周礼 铭文 西周王朝 发展阶段
-
描述:采邑制度作为分封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周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这一制度不仅对周代的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都有深远影响。研究周代采邑制度,对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采邑制度从产生到衰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其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