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巴西海上深水区张断层的体积解释技术
作者:Love F.R.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断层  深水 
描述:巴西海上深水区张断层的体积解释技术
牵张骨形成术用于残指重建
作者:姜育智 邢新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  形成术  重建手术  辅助手术  钉道感染  疤痕形成  可行方法  骨延长术  并发症  外伤后  指功能  重建术  微创 
描述:症更少,值得推广。
复张肺水肿[英]/Hayes DD//Nursing
作者:李亚波 李彦  来源: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肺水肿  DD  SPO2  气促  湿哕音  胸痛  呼吸困难  心率  吸气  血压 
描述:听到呼叫铃响,急赶到病房,见43岁的患者Smith在睡眠中因显著的呼吸困难、气促、咳嗽而惊醒,她的床头已升高90°,并且她否认胸痛。生命体征:血压105/60、最高心率120次/min节律规整;呼吸费力,28次/min;SPO2,92%。听诊右肺可闻及吸气性湿哕音。
“凤凰”自比“黄鹤”好——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超越
作者:王国巍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滞缓重复  消极  个人  精炼  抒情怀古  积极  时代精神 
描述:历代对崔颢《黄鹤楼》的评价都非常高,而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多有贬低。其实崔诗开篇滞缓重复,在精神上是消极的、悲观的,是个人之愁。李诗在句法上概括精炼;在章法上抒情怀古巧妙地结合;在境界上积极奋发、乐观向上,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所以李诗不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胜于崔诗,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牵张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
作者:刘雷 裴福兴 李起鸿 许建中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  脊髓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描述: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μl(含bFGF 20μ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正常组NOS活性为3.92±1.31,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生理盐水组较正常组NOS活性显著增加,而bFGF治疗组NOS活性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bFGF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NOS的活性,减轻脊髓继发性损害,从而保护脊髓组织.
典型肺复张肺水肿2例报告
作者:廉华丽 李令全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肺复张肺水肿  预防  治疗 
描述:肺复张肺水肿,是由于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或一次性大量抽气,抽液后萎陷的肺快速复张所引发的非心源性肺水肿,临床并非罕见,如发现不及时延误治疗可致死亡,及时发现早期积极治疗非常关键,对气胸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牵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雷 裴福兴 唐康来 杨柳 许建中 李起鸿  来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  脊髓损伤  凋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描述: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也显示出大致相同的趋势.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牵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并能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牵张脊髓损伤后c-fos基因
作者:刘雷 唐康来 许建中 李起鸿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  脊髓损伤  c  fos基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描述:s基因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蛋白D值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2 h,而bFGF治疗组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抑制脊髓损伤后c-fos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bFGF保护神经元并减轻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大鼠牵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作者:刘雷 裴福兴 杨效宁 李起鸿  来源: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大鼠 
描述:1波幅下降30%组(B组)、50%组(C组)和70%组(D)组.观察波幅下降不同程度后,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改变,应用HE、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构,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从互文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能力  互文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互文理论  互文理论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文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