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作者:刘雪梅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能力  三年级  期末  综合  中国传媒  小学中年级  牡丹亭  高考  词语  句子 
描述: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春色如许《牡丹亭》――大型舞剧《牡丹亭》主创人员访谈录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400多年前,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塑造了杜丽娘这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青春少女形象,留下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佳句名篇。400多年后,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由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排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再次搬上舞台,它以全新的艺术手法演绎了经典的爱情故事,歌颂了至
池晓明、吴炳泉慰问报社采编人员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李燕萍 本报讯昨天下午,市政协主席池晓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炳泉的陪同下,看望慰问了报社采编人员。 池晓明与参与“两会”报道的采编人员们一一握手,向他们致以谢意。他说,“两会”圆满结束
《牡丹亭》情与的冲突融合
作者:杨艾明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  情理  冲突  冲突  融合  融合 
描述:汤显祖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其人生经历了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思想矛盾。他在推崇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幻想构建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伦理典范,这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表现为人物于情、之中的变化
玉海的流传与校
作者:禹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玉海》  王应麟  校勘体例  版本流传  类书 
描述:玉海的流传与校
王益公安分局严打整治增强管控能力
作者:杨勇 杜辉 杨杰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益公安分局严打整治增强管控能力
明代《牡丹亭》评点中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之探讨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评点  情节  人物塑造 
描述:明代《牡丹亭》评点中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之探讨
情景浑融 深蕴
作者:陶文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晏殊  词人  典雅 
描述:徊。”此词写怀人。上片说他在小园里对酒听歌,忽然想起去年欢宴的情景,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同情人分手了。如今景象依旧,她却杳然黄鹤,真不知道几时才能回来。这三句由今思昔,将今昔时空与情景叠印表现,无一怀人词语,却渗透着深沉的怀人情意。笔墨洗练,又从容自如。下片借眼前景物写今日的感伤。“无可”两句说:看着春花凋落,春光易逝,深感无可奈何;又见燕子呢喃归来,好像是曾经相识,更教人情怀难堪。这里所写的花与燕,都是词人亲眼所见的真实景物,同时又有隐喻、象征的意味。古人常以花来比女子,“花落”,也就隐喻佳人的杳然无踪或是已然辞世;“燕归”,既补写出去年欢会时有燕子在场,所以说“似曾相识”,同时也反衬出伊人未归所引起的怀念、伤感之情。可见这两句妙在物我交融,情景混一,亦兴亦比,显隐相...
刍议格律诗词的情趣和
作者:李玉成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律诗词    王安石  飞来峰  文艺作品  语言流畅  贺知章  情节  故事  宫词 
描述: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诗来说明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
领跑高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集训专列 第十二节 名句名篇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蜀道难  空缺  陶渊明  李白  王安石  孔雀东南飞  司马迁  李商隐  语文 
描述: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考试大纲》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等级——识记。考查内容主要是《考试大纲》附录列举的10篇古文和30首古典诗词曲。考生只要能够背熟这些篇目,该部分考题就基本上不会失分。要充分注意《考试大纲》中常见和名句两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