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5)
报纸(79)
图书(53)
学位论文(29)
图片(3)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5)
宗教集要 (51)
地方文献 (38)
地方风物 (14)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84)
2011(45)
2010(41)
2009(39)
2007(28)
2006(24)
2005(18)
2003(20)
1996(14)
199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65)
佛教文化(4)
书城杂志(3)
中国宗教(2)
人民教育(1)
华夏文化(1)
少年文艺(南京版)(1)
西湖(1)
世界宗教学刊(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论江右文化对虞的影响
作者:李舜臣 何云丽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右文化  江右文化  诗文风尚  诗文风尚  理学  理学  玄教  玄教 
描述:与江西籍的玄教中人交往甚密,对道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培育了冲淡舂融的品格。
《小山》的离别相思情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内心活动  情景交融  《小山 
描述:离别相思作为《小山》词作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晏几道多愁善感性格的展现和对自己境遇的真实抒写,集中体现了小山词的重要特点——真即感情真挚。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晏几道是怎样尽情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的。
今日下午南北两大乌龙茶同场竞逐:赛地点:金山大桥北品石流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来了赛阶段。 今日下午3时,在台江区金山大桥北端江滨西大道96号江岸名都三幢05号的品石流香茶叶店,
从“楼心”“扇底风”到“落花”“微雨”:试论小山词之妙用
作者:冯婵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气状况  小山词  描写  “落花”  妙用  晏几道  情景交融  情感抒发 
描述:如周邦彦、秦观善作工笔画,那小晏则长于取其神韵的写意渲染。如晏几道的名篇《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歌尽桃花扇...
不“记游”的游记:《游褒山记》赏析
作者:孟斐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  王安石  九方皋  考证  作者  游程  赏析  文字  思考 
描述:九方皋相马,遗形而得神,其用心在牝牡骊黄之外。这段话正可以移来读王安石的《游褒山记》。这是王安石集中唯一的一篇游记(其《鄞县经游记》实为其任鄞县县令时巡视各乡工作的日录),除去例行的结尾,整齐
深入 深思 慎取:从《游褒山记》想到的调查研究
作者:叶介甫  来源:西藏统一战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山记》  唯物主义思想  调查研究工作  工作者  王安石  专业调查  统战理论  文学家 
描述: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政治家,他所记之事,所议之理,却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考。对于今天我们从事调查研究工作、搞好调奄研究,不无裨益。
谢逸及其《溪堂》述论
作者:王灵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逸  江西诗派  溪堂 
描述:合把握的论著尚未出现。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谢逸的生平、交游、思想、诗、词、文及后世接受等方面进行系统把握,力求对谢逸其人及其文学作品有全面了解。 第一章对谢逸的生平、交游及思想进行论述。谢逸字无逸是大家公认的,但伍晓蔓在《江西宗派研究》一书中称“夷季”为谢逸的另一字。通过《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及《王直方诗话》的记载,可以推断出夷季确为谢逸另一字。谢逸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临川老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外出经历,但他却与江西诗派的成员有着广泛的交往。谢逸与诗派中的王直方、汪革、谢薖和吕本中等人交往密切。绍圣四年去京师参加省试,谢逸与王直方结识并成为终生好友。同乡好友汪革与谢逸从小交好,二人情同手足。谢薖是谢逸从弟,兄弟感情颇深。吕本中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创建者,崇宁二年,谢逸通过汪革致书吕希哲,开始了与吕本中的交往。在与江西诗派有密切联系的诗人之中,惠洪与谢逸关系最好。以谢逸为中心有两次大的诗歌唱和活动,即“贯时轩唱和”和“满城风雨近重阳”的补作,这两次唱和活动是江西诗派成员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体现。受时代风潮、交游圈子及个人经历的影响,谢逸的思想并不是专主儒家而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主要探讨谢逸的诗文创作。谢逸的诗大致分为三种题材:道义互勉的赠答唱和诗、表明心志的咏物诗和以古人励己的咏怀古迹诗。谢诗风格清新隽秀而又时露豪放峭拔。清新隽秀之风主要体现在他与朋友的交游赋诗之作以及一些写景诗中,这些诗描绘了一幅幅清新淡雅的图画,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旷达和自适。谢诗虽以清新隽秀见长,但是其中不乏“碧海鲸鱼”式的豪雄峭拔之语,代表作是《送董元达》和《次季智伯韵》。作为江西诗派的一员,谢逸的诗歌在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上都有明显的学黄痕迹。谢逸诗中有为黄庭坚所赞赏的生新瘦硬之作,但更多的却是求新求变而形成的清新隽秀之诗。这也是承继了黄庭坚诗歌理论及创作经验的精髓,即在继承中求新。与艺术风格相比,谢逸在写作手法上受黄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散文笔法和用典是最突出的两个特征。谢逸散文现存47篇,最能体现其写作特色的是记文。谢逸的记文观点鲜明,论证缜密,有很强的感染力。作为理学传人,谢逸的散文带有浓厚的理学色彩。 第三章着重讨论谢逸词的创作。谢逸现存六十余首词中,有一半左右是闺情词,还有表达隐居之志的隐逸词和写景咏物、表达生活情趣的词。谢逸词虽为婉约一派,但也有一首别调,即《西江月•送朱泮英》。这首词格调高昂、气势豪迈,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意气风发、有伟大抱负的少年英雄形象。《溪堂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丽疏俊的词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高雅写闺情、以淡语出浓情和秀丽淡雅之景。谢逸笔下的景色自然清新,没有多少富贵气,往往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将其与自身的独特情感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幅秀丽淡雅的图画。谢逸的词创作可以看作是宋初江西词派的余音。他将以晏欧为主体的士大夫雅词向下转移,变为下层文人之雅,这也是花间词风在社会阶层上的一种由上向下的变化,对延续、扩大花间词风的影响,传承花间传统功不可没。从晚唐五代花间派的创作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一种“诗庄词媚”的创作倾向,这种倾向在谢逸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谢逸诗词在题材内容、意象使用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创作手法上则呈现出相似性。在诗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谢逸阳刚的一面,在词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他阴柔的一面,二者结合,才是诗人的完美展示。谢逸诗词中意象都是高度雅化,毫无粗俗淫鄙之色,但词中的意象往往是虚化的,是将浓厚的人物情事意象虚化到自然景物意象之中,因此意象往往具有双重含义。而诗中的意象往往比较清晰、纯粹。在创作手法上,诗词呈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善于炼字和化用前人成句是二者共同的特征。从谢逸诗词比较来看,他的词的文学成就比诗要高,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应被忽略的词人。 余论部分主要探讨谢逸的后世接受问题。谢逸以其德行高尚、洁高孤傲的形象得到了当时和后世人的赞赏,其诗文亦“为世所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历来人们认为“蝴蝶诗”三百首是谢逸所作,谢逸即为“谢蝴蝶”,但从对“谢蝴蝶”的记载及对谢逸作品的考查来看,“蝴蝶诗”三百首并非谢逸所作,“谢蝴蝶”也并非谢逸而另有其人。
本寂梵音远云景色佳
作者:暂无 来源:瑞安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编纂《千年古刹本寂寺》一书的过程中,笔者惊奇地发现寺藏的弘一法师和蒲华的书法真迹,赵朴初题写寺匾的和苏渊雷对联的手迹。2009年初,笔者又与黄裕智、端木镐等三人再访本寂寺,对文物进行考证。发现一掬
周六岩茶赛进驻美仑华美达友茗堂:陈郁榕梁骏德将莅临现场评点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如何呢? 本周六的岩茶赛上,应该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届时,不仅我国著名茶叶审评专家陈郁榕女士将亲临主评,而
略论禅宗修学体系的建设:以曹洞宗修理论为例
作者:暂无 来源: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禅宗  曹洞宗  修学体系  偏正五位  无心合道  绝三渗漏 
描述:佛教各个宗派都有修学体系。本文就禅宗一花五叶中的曹洞宗 修理论加以梳理,从"五位说、无心合道、绝三渗漏"三个方面,阐述了 曹洞宗修持方法细密严谨、简便易行;修行次第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修 学宗本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