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
-
作者:谢世荣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学家 市场经济模式 生产要素 政府干预 近代市场经济 社会化 宏观调控
-
描述:有的经济学家强调,市场经济必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我认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一样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在历史上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追溯历史,迄今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三
-
簿记费用本质上应是生产性费用
-
作者:马晓华 吴群 来源:会计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簿记费用 流通费用 马克思 生产性 流通过程 资本论 商品经济 主要依据 社会生产过程 历史范畴
-
描述:不少同志把簿记费用看作是一种纯粹流通费用,主要依据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第六章在“纯粹流通费用”标题下有关簿记的论述。我们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整个理论未加以系统考察的结果。从本质上看,簿记费用应属生产性费用。马克思列作纯粹流通费用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范畴应是社会组织商品
-
作者:柳秉文 来源:福建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组织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 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劳动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论 商品经济
-
描述: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首先必须正确选择理论体系的起点。象《资本论》的商品起点一样,有了正确的起点整个体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关于起点范畴的设想,如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社会主义企业等等。可以说,至今为止还很少有一门学科象社会
-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范畴体系不应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学
-
作者:王初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范畴 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 范畴体系 垄断资本主义 劳动过程 三个方面 商品经济 科学体系 社会生产关系
-
描述:如何建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范畴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关于《资本论》范畴的类型及其使用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个宏大而严谨的概念和范畴的科学体系。根据列宁关于经济范畴分为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和社会经济形式的范畴的思想,
-
设备保养优质率应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点指标
-
作者:田有庆 来源:设备管理与维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设备保养 企业设备管理 优质率 经济技术指标 故障停机率 考核指标 合格率 工业企业 商品经济 新形势
-
描述:在企业众多的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中,设备保养优质率(含设备保养合格率、故障停机率)应是企业主要的管理考核指标。尤其是工业企业步入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更为重要。
-
苏轼的商品经济观
-
作者:汤标中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品经济观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赊销方式 商品交换 物资管理 粮食损失 占统治地位 五谷 启示和借鉴
-
描述:苏轼的商品经济观汤标中苏轼(1036—1101年)号东坡。北宋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也是有志于改革朝政的政治家,他的思想虽偏于保守,但毕竟是有识之士,有改革弊政
-
臧懋循与冯梦龙:音乐基础上的改本
-
作者:史恺娣 殷小鉴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臧懋循 冯梦龙
-
描述:本文从作品结构、语言、韵律、意象及人物等方面入手对汤显祖的《牡丹亭》、臧懋循的《牡丹亭》改本(《还魂记》)以及冯梦龙的《风流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后两部改本都力图对原版剧本进行修改,使之符合正统的社会价值体系并更易于舞台表演,但却丧失了原版语言的独特性以及故事人物的个性。
-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柱石——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华文化的承传
-
作者:宁新昌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是 本是 应是 实践 性理 理性
-
描述:重视“性理”,而忽视理性的缺陷
-
商品经济观念的历史转化:立足于宋代的考察
-
作者:叶坦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品经济观念 宋代 重本抑末 农本工商末 工商业者 王安石 中国古代 商人 中国经济思想史 士大夫
-
描述:文选择了剖析典型个案,进而展示全貌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宋代进行考察。
-
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王安石变法
-
作者:蔡玮钰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变法 商品经济发展
-
描述:北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王安石针对北宋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新法中争论最集中、斗争最激烈的青苗、免役、市易、均输等法,都涉及如何对待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