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综述
-
作者:王燕飞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写作年代 写作年代 汤显祖 汤显祖 创作地点 创作地点 戏剧 戏剧 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
-
描述: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综述
-
比兴研究回顾
-
作者:袁长江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诗歌创作理论 六义 周礼 六诗 诗经 郑玄 用诗 创作方法 赋比兴
-
描述:错误的。《周礼》在《大司乐》中规定
-
陈景元道藏音注研究——有关声母系统的研究
-
作者:冯娟 杨超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反切 声母 中古音
-
描述:有许多音注,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考察宋代的语音系统。
-
钱谦益诗学研究
-
作者:杨连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文学研究 竟陵派 汤显祖 公安派
-
描述:钱谦益的诗学理论具有系统性,它的确立经过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前后“七子”诗派对早年钱谦益的诗学祈向影响甚巨,使他一度沉迷于其中,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钱谦益把早期的诗歌在结集时付之一炬,而保留诗歌、文章之精品,沾丐后人;一方面... >> 详细
-
本心与自由: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王新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流派 心学体系 本心 心即理 道德自由 精神自由
-
描述:陆九渊所开创的心学流派与程朱理学宛如理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交相辉映,对中国学术、文化甚至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陆九渊哲学作为心学的最初形态,不断为后人所关注和阐释.本文尝试以"本心"释"心",挖掘陆九渊以本心为核心建构心学体系的过程中所流露出的自由精神.?
-
《牡丹亭》下场诗集唐之研究
-
作者:陈富容 来源: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下场诗 集唐 集句
-
描述:亭〉下场诗的成就,相对的是被忽略了。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分析《牡丹亭〉
的下场诗,便可发现这五十五首集句诗,绝对是汤显祖用心经营之所在,它不但符
合近体诗格律,崭新的诗意也在戏剧中,充分的发挥了抒情与叙事作用。本文即透
过对《牡丹亭〉下场诗的集句选材、格律、诗意等内涵的分析讨论,还原〈牡丹亭〉
另一层面的创作意义。
-
《牡丹亭》和《红楼梦》中情与理的比较研究
-
作者:林柳生 郭联发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情与理 情与理 比较 比较 异同点 异同点
-
描述: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的结合与分离;二是“情”之内涵的相对单一性和丰富性;三是情与理对抗冲突的相对表层性和极度深刻性。
-
“王安石研究”的清学地位
-
作者:童强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研究 李绂 浙东学派 乾嘉考据学
-
描述:据学者一样,李绂等人与浙东学派的研究都体现了求实精神,所不同的是,乾嘉学者的史学考证侧重地理名物训诂等方面,而李绂等人则偏重史实的考证,他们都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赵孟頫书法研究二题
-
作者:黄惇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孟 书法研究 小楷 黄素 内景 董其昌 高丽 李齐贤 审美倾向 虞集
-
描述:一、赵孟頫小楷与东晋杨羲《黄素黄庭内景经》赵盂頫小楷在三十三岁时曾用功于钟繇,在《哀鲜于伯几》诗中称:“我时学钟法,写君先墓石。”今存其为鲜于枢书先君墓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大德二年(1298年)元成宗曾召病休
-
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与深化
-
作者:缪俊杰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文学 文化底蕴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发展 汤显祖 地域文化 熊佛西 陶渊明 人文传统 文化研究
-
描述:江西向被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也是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人文传统的文学沃土。自陶渊明以来,江西相继出现了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姜夔、文天祥、汤显祖、蒋士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