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井田制及相关诸问题
作者:李根蟠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井田制  农村公社  授田制  孟子  周礼  份地制  家族公社  封建领主制  土地私有制  农民 
描述: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井田制?如果存在,它是什么样的一种制度?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热点之一,又是研究上古经济史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史料的辨析,对井田制诸方面作横的解剖,下篇侧重于理论的探讨,对井田制产生和演变诸阶段作纵的考察。
中秋节的由来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传统节日  《周礼》  礼制  祭月  贵族  习俗 
描述: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
《牡丹亭》舞台传播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汪惠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舞台传播 
描述:在:不合音律,声腔不协,结构关目冗杂,文词艰涩难懂。特别是对于它的不合音律,历来所受批评最多。音乐是戏曲灵魂。如果一部戏曲不合音律,难以搬演上舞台,必定会被排斥在舞台传播之外,从而失去戏曲的生命。值得深思的是,虽然《牡丹亭》不被视作场上之曲,但从《牡丹亭》脱稿之日起,它就一直活跃于戏曲舞台上面,并还成为昆曲的经典保留剧目。这其中的缘由特别值得思考。晚明时代,是一个崇尚士大夫戏曲文化的时代,文人多逞才肆能,一时写剧成风。汤显祖才名闻于世,笔墨精妙卓绝,他的《牡淡亭》传奇一出世,便为当时文人所喜爱。同时,文人士大夫们还以各种方式进行改编,以期待能更好的搬演上戏曲舞台。这些《牡丹亭》的改编活动,都或多或少的促进了《牡丹亭》的舞台传播。从晚明至今,四百年来《牡丹亭》盛传于昆曲舞台,在二十一世纪之交,更是掀起了《牡丹...
职业教育应是相关产业的引领者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职业教育应是相关产业的引领者
填报志愿注意三个方面 招办相关
作者:耿蕾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填报志愿注意三个方面 招办相关
赋、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
作者:刘怀荣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  “诗教”  “兴”  《诗》  赋诗言志  伦理功能  孔子  实践形态  《诗经》  《周礼》 
描述:赋、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
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童庆松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俗小说  “小说”  小说家  明清史  志怪小说  私家书目  子部小说  明清时期  《三国志通俗演义》  胡应麟 
描述: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童庆松本文探讨了明清史家和官私书目对子部小说家类的分类、以及私家书目对通俗小说的分类与著录,分析其分类标准与原因,同时论析了小说家类与子部杂家、史部杂史杂传等类
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
作者:张政烺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7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卜辞  甲骨文  诸问题  考古学  说文解字  诗经  周礼  殷代  用法  经典释文 
描述:三期一见;3.兕,皆见于第五期。甲骨文又有一个常见的字 《前编》2.37.6皆见于第一期,只有(臼土)田一种用法,和田文义完全相同,其字从臼、从土,表示双手取土,
孟姜女故事的流变与地域习俗:以江西广昌“孟戏”为例
作者:张芳霖 吴承游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故事  地域习俗  广昌  孟戏 
描述: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作为一种文化范本的孟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流传演变至今仍生生不息,体现了文化传承演变的本土化过程以及文化范本的功能与意义。
《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
作者:张树国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食  东君  《史记·天官书》  救日  《淮南子·天文训》  《周礼·地官》  《左传》  巫术行为  《淮南子》  诗性解释 
描述:《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张树国(青岛大学中文系)关于《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说法,由上途以未,到现在几乎已成定论。但一些细节并未得到合理的解释,诗旨也显得很模糊。本人认为,若要正确读解《东君》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