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先勇携《牡丹亭》《玉簪记》重归上海
-
作者:邱俪华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记者 邱俪华
晨报讯 作家白先勇与两岸三地艺术家联手打造的精品昆曲大戏《牡丹亭》和《玉簪记》,自2004年首演之后迅速风靡。在巡演8年连演200场之后,原本已打算“封箱”,由于入选“国家
-
白先勇版《玉簪记》《牡丹亭》亮相
-
作者:谢正宜 来源:新闻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作为近年昆曲复兴计划的重头戏,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将在今明后三天继续上演,错过《
-
因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斩获“太极奖”
-
作者:张学军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信报讯(记者张学军)因为一部青春版《牡丹亭》让古老的昆曲焕发了青春,同时也因为这部戏白先勇先生获得了本届北京传统音乐节的“太极传统音乐奖”,这是这项音乐节首次面向全球设立的音乐大奖。昨天,刚刚从
-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10月再度来汉
-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周桐如)四年前,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曾走进武汉大学,但因不对外售票,很多观众无缘一见。今年10月28日,由聚橙网主办的青春版《牡丹亭》将再次来到武汉
-
凭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获“太极奖”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时报讯因为一部青春版《牡丹亭》让古老的昆曲焕发了青春,同时也因为这部戏,白先勇先生获得了北京传统音乐节的“太极传统音乐奖”,这是这个音乐节首次面向全球设立的音乐大奖。12日,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北京亲自
-
没有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还要演下去
-
作者:李雯洁 何倩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昆十年:从低谷走向春天
羊城晚报:您是从2002年开始接手苏州昆剧院的,当时团里是什么状况?
蔡少华:我去剧团的时候应该是苏昆的最低谷,一方面社会认同不够,演员们并没有受到尊重;另一方面演出少,收入低,人心涣散,环境也差。从艺术上来讲水平也比较低,后备人才匮乏。
羊城晚报:通过这十年的发展,
-
白先勇《牡丹亭》两百场 不诉离伤
-
作者:Arvin 来源:舒适广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不诉离伤而已。 “不务正业”的白先勇 白先勇是谁?当他笑呵呵地站在我们面前,跟我们谈昆曲如何之美,其存在与发展危机又如何之深时,他是谁?他不是一个戏班班主,也不是拯救文化的形象大使,没有任何人授权
-
“苏州昆曲现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作者:潘福能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昆曲 苏州市 借鉴意义 牡丹亭 保护条例 白先勇 新世纪 基本情况
-
描述:新世纪以来的十年,苏州昆曲摆脱困境得到发展,一批新版的昆曲经典蜚声海内外,创造了"苏州昆曲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今后苏州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
-
大先生
-
作者:王洪波 来源:普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中国传统文化 牡丹亭 昆曲 小说 中华文明 大陆 气场 复兴 现代
-
描述:最早接触白先勇是读他的小说,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批台湾作家的作品涌进来,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先生的作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等,这些小说让我一拿起就再也放不下
-
知识人印象:读李怀宇《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
-
作者:吴丙年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识人 台湾文化 中国文化 印象 白先勇 形象 群体 牡丹亭 开拓 价值
-
描述:看来,“知识人”的概念却不那么简单。就《知识人》这本访谈录来看,作者所拜访,所记录之人,诸如白先勇、余光中、郑愁予、南方朔、隐地等十六位人物,个个成名在早,皆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文章一篇篇读过,我们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