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阐理势”:苏轼政治哲学的逻辑理路
-
作者:张宏斌 来源:原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政治哲学 逻辑理路 政治制度 王安石 天道 人性 社会规则 绝对性 本体
-
描述:如何呢?下文拟主要稽考其生平、文字创造、经解等以察之、详之。
-
状瞬息变幻动景 寓政治人生哲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
作者:陶文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人生哲理 醉书 天地自然 王安石 政治意蕴 瞬息 宋神宗 山水景物 日常生活
-
描述:气象万千、时空无限的天地自然,时常呈现稍纵即逝的动景,或演出美妙迷人的活剧。惟有才情敏捷运笔如风的诗人和画家,才能迅速捕捉和生动表现这种刹那变幻的物象景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
王安石为何救苏轼
-
作者:朱国勇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毫,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这改得还真精当,苏轼看笔墨淋漓的这几个大字,心中得意,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王安石归来一看,就动了气,这个苏轼,自恃才高,得给他点教训。于是上奏神宗
-
梦中梦醒忧多少:晏几道与苏轼梦词之比较
-
作者:梁婷婷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苏轼 梦词 比较
-
描述:在宋代,晏几道和苏轼都有大量关于梦的词作。然而晏几道多写“梦中之词”,描写梦境。而苏轼多写“梦醒之词”,发出梦醒感慨。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人思想有所不同。梦文学这种长盛不衰的局面也使得梦文学
-
晏几道与苏轼的梦词比较
-
作者:陈术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苏轼 梦词 小山词 中国古代文学 梦境 人生 精神家园 造梦 虚与实
-
描述: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频频出现的意象。词人爱写梦,其中苏轼和晏几道写梦尤其多。260首小山词和三百多首苏词中,出现梦字的分别多达五十多首和近七十首。这二人为什么都这么爱写梦,他们的梦词又有
-
让历史与现实合理交融: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的教学实践
-
作者:张倩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与现实 王安石变法 历史教学 引导学生 历史课堂 情景体验 历史事件 历史思维能力 思考 探究能力
-
描述:何拉近历史与现
-
千秋功罪:对王安石变法得失的几点思考
-
作者:李光伟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地域 政绩 行政技术
-
描述:了王安石变法弊端百出的重要原因。
-
一首永恒的绝唱:析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
作者:金来群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瑰丽 壮美 苍凉 借古讽今
-
描述:上片展现了瑰丽又壮美的山川景色。下片慨叹六朝的灭亡,目的是借古讽今。
-
论苏轼民本思想体系的几大理论要点
-
作者:肖胜云 来源:山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民本思想 理论要点 思想体系 王安石变法 传统知识分子 政治思想 老百姓 政治命运 中国文化
-
描述:一生,影响了苏轼一生的宦海起伏沉浮。苏轼的政治命运,就是由他的民本思想所决定的,它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使命感、道德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责任感。研读苏轼的文章,笔者发现苏轼的民本思想
-
六朝帝都几重诗
-
作者:郭天印 来源: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朝 金陵 王安石 中国历史 刘禹锡 封建王朝 南京 诗歌 都城 东吴
-
描述:金陵形盛,龙盘虎踞,江浙富庶,鱼米之乡。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不少封建王朝都把南京(又名建康、金陵)作为都城。自东吴始,至南陈灭亡,已是六朝之数。诗人们在诗歌中将金陵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