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
作者:刘慧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
描述:《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表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
汤显祖研究与辑佚
-
作者:龚重谟 来源:海南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汤显祖 1550 1616 人物研究 汤显祖 1550 1616 戏剧文学 文学研究
-
描述:汤显祖研究与辑佚
-
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高在锡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
-
周在浚词研究
-
作者:郭璐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在浚词 故国之思 艺术特色 词学思想
-
描述:,在词坛上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清初词坛风云变幻的见证者、参与者,周在浚在清初文坛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无人对其词作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周在浚的家世交游及其词作的考察,概括其词学
-
王安石骈文研究
-
作者:李斐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骈文 自成一派 个人行藏
-
描述:叫做四六,多用于公文写作中。对于王安石这样的政治家来说,骈文是他政治生涯,也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研究他的骈文也就具有了更加显著的意义。本文主要是从王安石所作的一些表、启之文出发,通过一些骈文
-
晏欧词之比较研究
-
作者:李芳蓓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六一词 珠玉词 欧阳修 晏殊 晏欧词
-
描述:、統計等方法,在各章中依次從兩人的創作背景、內容主題、形式分析、藝術技巧、風格評價等方面加以比較,希望能夠具體而全面的呈現出晏歐詞的異同與風格特色,並給予兩人在詞壇上應有的地位。
-
王安石人才思想研究
-
作者:王丽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借鉴
-
描述:人才思想研究的缘由。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在政治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人才思想。在当前国内外的学术界中,研究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的著作和文章颇多,但从人才思想层面
-
王安石政治思想研究
-
作者:吕秀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思想 实用主义 现代价值
-
描述:将不识兵的状况,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使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斗争中,连连战败;经济上,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国家财政空虚,积贫状况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之下,王安石以现实为出发点,揭示了当时国家所面临的各种严重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思想与措施。王安石饱读经书,视野开阔,“自诸子百家之书,及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可谓是见多识广,颇有远见的思想家。对于王安石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以对王安石政治改革变法活动有整体的把握。因此本文联系时代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政治哲学为理论渊源,“经世致用”思想为根基,对王安石政治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北宋以来社会各种政治弊病问题根源于人才的缺乏,国家经济上长期以来积贫现象则在于理财的不得其法,提出了“因天下之力,...
-
虞集诗学研究
-
作者:何云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虞集 诗学 诗歌创作 宗唐复古 性情之正
-
描述:诗歌教化讽谏、颂扬盛世的社会功用作用。但是,作为一代文宗,虞集追求“宗唐复古”以得“性情之正”的诗学理想。在其通达的诗学主张影响下,虞集的诗歌创作众体兼备,风格多样,数量颇丰,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虞集所处社会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力求对虞集的诗学作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
汤显祖“二梦”研究
-
作者:付红霞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艺术价值 思想价值
-
描述:祖不写其他作品,一部《牡丹亭》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不然。“二梦”并非《牡丹亭》的次篇,而是《牡丹亭》的继续和发展。从语言结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艺术成就等各方面来评价,“二梦”均可称得上是两部成功的传奇作品。本文将“二梦”放置在万历朝大的社会背景中,结合汤显祖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二梦”的生成、传播,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期获得对这两部作品更为深刻的认识。 论文主体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对汤显祖“二梦”创作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作一概述,主要论述万历年间传奇创作的兴盛,并简要分析其繁荣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二梦”正是万历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新思想异军突起下的产物。 第二章主要结合汤显祖的人生阅历来考察“二梦”,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坎坷仕途与“二梦”的情节;师友交游与“二梦”的价值取向;出世入世与“二梦”的思想倾向。总体来看,汤显祖在创作“二梦”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的人生体验。 第三章主要分为两方面来论述:一是将“二梦”与魏晋、唐、元、明各时期相同题材的小说、戏曲进行对比分析,以“二梦”对前人作品的因袭与创新为切入点,来探讨“二梦”的艺术成就。二是将“二梦”与汤显祖个人前期作品进行比较,对文本进行较为细致、深入地解析,从而体现出“二梦”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以及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主要讨论“二梦”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以及推动其传播的多方因素,包括晚明刊刻业的发展、众多文人的评点、臧改本与冯改本的出现,以及“二梦”的舞台演出,尤其是昆曲演出。旨在通过传播的视角,更加充分地领略“二梦”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