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作文最终应是一门艺术——“文集”式作文法的一点体会
作者:赵恒仁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题作文  文法  文集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写作  艺术  自主写作  自主拟题  自由表达 
描述:有的作 文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达到 这种要求,于是就萌生了“文 集”式作文法的想法。
珠玉晏殊
作者:邹伟宏  来源: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用典  景物  言愁 
描述: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涵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奇妙的戏笔,艺术的卓识——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赏析
作者:谢桃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诗  王安石  艺术  清代学者  古人  七言  杜甫  文字游戏  古典诗歌 
描述:议论杂以嘲讽,放笔纵意,这是苏诗特点之一,它最能体现苏轼的文学天才与机敏智慧。自南宋以来,苏诗此点备受攻击,但后世诗人却始终望尘莫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是七言组诗,共5首,它历来不为选家们所留意。清代学者纪昀批评它说:"语杂嘲弄,颇有率句,不为杰作。"固然此组诗非苏诗杰作,却不愧为奇妙
《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古道新章·山水
作者:陈立红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桂林市  艺术  现代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首发式  画展  山水 
描述:协副主席李世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继荣,广西师大
谈古代诗文的用典
作者:朱安义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文  典故词  王安石  李商隐  《诗经》  《尚书》  汉文帝  嗟来之食  文心雕龙  辛弃疾 
描述:谈古代诗文的用典朱安义古人写诗作文往往喜欢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典故,简称为用典.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其中的“据事
论陈子昂诗歌的使事用典
作者:徐文茂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昂  诗歌创作  典故  作品  创作精神  唐诗  谢灵运  胡应麟  《瀛奎律髓》  鬼谷子 
描述:
诗家巧用典二则
作者:贾根生  来源:职高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相如  山水诗人  政治家  思想家  境界  鸟鸣  宋代  皇帝  梁代 
描述:句:"鸟鸣山更幽",把它改成
从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看“用典
作者:陶善才  来源: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放思想  总理  忧患意识  领导干部  记者  人格魅力  感召力  引用  爱民情怀  王安石 
描述:,感人至深。尤其是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多次用典,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讲话的感召力、提高协调
解读徐渭、凡高与石鲁——论精神失常对画家创作之影响
作者:何循真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疯癫  精神失常  画家  艺术 
描述: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正常状态下 ,画家的感情与品质 ,仍能通过其作品透其真性情
共攀桃李出精神:《紫箫记》述评
作者:黄仕忠 陈旭耀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箫记》  汤显祖  思想  艺术 
描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传奇处女作《紫箫记》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虽然该剧还不是一部成熟之作,但其思想与艺术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从中已经可以看出剧作家的才华。因此,要全面认识并评价汤显祖剧作的成就,还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