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人才培养观及其对高校人力资源培养的启示
-
作者:赵霞 要兴磊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关于人才培养的思想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王安石重视人才,主张加强教育培训,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人员考核等一系列规范的制度来促进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的培养要以实用为本,要使之久任,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创建国家生态市他刮起了一股绿色旋风:记江都市政协常委徐春元
-
作者:汪辉 来源:江苏政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都市 生态市 环保局 南水北调工程 创建工作 环保部门 环境保护 绿色 旋风 工业文明
-
描述:光所及,映现的是江淮之都"工业文明与生态之美齐飞
-
南宋四洪的思想和学术进退:宋代士人的别一种思想和政治生态
-
作者:周膺 吴晶 来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士人 王安石变法 朱熹 洪迈 南宋 学术建树 思想 陆九渊 历史世界 洪皓
-
描述:却在种种进退之间实现本有的经略之志,并且较大程度地保全了自己;他们没有"中兴四将"那样的抗金作为,也不是"和议"派干将,但因时度势以"和战"两种策略应对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极可贵之处是始终秉持恒定的处世原则和价值标准,这就是孟子意义上的民本观念。
-
为创建文明城市尽一份力 海宫小记者走进相山公园争做文明劝导员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15日上午,“小记者文明劝导队”走进市相山公园。25名身穿红马甲的海宫学校小记者在园区内捡拾垃圾、文明劝导。虽然园区已经被工作人员打扫得很干净,但小记者们依旧非常用心地去寻找未被扔进
-
合水镇委书记甘扬生—— 建设一个健康文明的宜居乡镇
-
作者:暂无 来源:阳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吴建光陆玮
合水镇是省中心镇,也是我市唯一一个“全国文明村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设宜居城镇,实现幸福追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合水镇委书记甘扬生别开生面地作了解答:“幸福追赶
-
省政府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开启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新征程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 谭晶纯 尹朝平)昨日上午,省政府召开第八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要求我省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上来,努力把党代会精神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化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
-
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不懈奋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白恩培、秦光荣等领导与出席会议并受表彰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的代表见面并亲切握手。[本报记者 黄喆春 周 灿 摄]
本报讯 (记者 刘晓颖)光辉的历程,绘就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鲜红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昨日上午,云南
-
论《红楼梦》中「情理兼备」而「两尽其道」之「痴理」观
-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模式 莺莺传 西厢记 牡丹亭 痴理
-
描述:間的愛情提供了「恩義」的倫理前提,以「日久生情」解釋愛情的發生與發展,而否定一見鍾情式的激情與欲望本能上的性趨力;在面對個人與社會有所衝突的困境上,則提出「兩盡其道」的「痴理」說以超越「癡情」論,而達到情理兼備的平衡。如果說「緣情入禮(理)」解釋了明中期以來浪漫愛情故事的創作主旨,則「緣禮(理)入情」 乃是《紅樓夢》對晚明以來「情理對立」、「以欲為情」之情論俗流的扭轉。此中,將「個人」由才子佳人模式的真空狀態置回社會脈絡與人際關係中,也把「主體性」從情欲霸權(erotic hegemony)的壟斷中釋放出來,重新回歸到 「人格價值」與「倫理意義」的追求,形成一種「倫理化的情感」與「情感化的倫理」,而臻人我無憾的最高境界。
-
爱情与诚信―观粤剧《紫钗记》有感
-
作者:冯初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爱情与诚信―观粤剧《紫钗记》有感
-
北宋中后期士大夫的女性观:以王安石、司马光、程颐、苏轼为例
-
作者:张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北宋 士大夫 士大夫 女性观 女性观
-
描述:在婚姻、法律、经济、教育、文学等各个方面。以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程颐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今人较多关注他们的政治建树、学术思想,对于他们的女性观的研究显得零碎,缺乏系统性,他们对于当时的女性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