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16)
报纸(715)
学位论文(174)
图书(151)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59)
地方文献 (14)
文化溯源 (5)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512)
2011(501)
2010(509)
2009(446)
2006(333)
2004(225)
2001(220)
1996(223)
1990(1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8)
史学集刊(8)
成才之路(7)
辽海出版社(4)
今日中国出版社(2)
中国人大(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广西财务与会计(1)
王称和他的《东都事略》——献给先师90诞辰
作者:何忠礼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略  东都  史料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  李心传  北宋  十三年  王安石  学术思想  资治通鉴 
描述:本文对王称和他的著作《东都事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东都事略》确为王称所撰,有三大值得称赞的特点;其史料价值很高,是有特色的史籍。作者还对王称的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宋代及其后对王称及其书的评价,认为应充分肯定王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略论宋代的明经科
作者:何忠礼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经  进士科  诗赋  诸科  宋代  经义  经术  王安石  改革科举制度  北宋 
描述:约自西汉武帝始。在两汉历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的七百余年间,明经一直与秀孝齐名,是重要的荐举名目,得举者甚众,成为士人跻身仕途的主要途径之一。
护法丞相张商英
作者:萧瑀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台山  王安石  佛教理论  司马光  文彦博  权势欲  北宋  宋史  禅宗  中进士 
描述:一表人材。“负气俶傥,豪视一世”(同上)。卓异豪爽,洒脱不拘,不甘居于人下,有强烈的权势欲。张商英警敏强记,胆识过人,辩才无碍,当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中进士第后,调任达州通川(今四川达县)主薄。时值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区)蛮人起义,张商
王安石象征诗阐论
作者:王晋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象征手法  神宗  吕惠卿  意象  象征诗  熙宁  文学理论  中华书局  司马光 
描述: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在探讨王安石诗的寄托的时候,我们发觉安石在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他的意念。他这种象征手法跟西方文学所指的象征手法颇有不同,可以称为中国式
王安石的语言文字观
作者:徐时仪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文字观  王安石  《字说》  汉字  小篆  《说文》  声符  释字  词义  段玉裁 
描述:献史料和《字说》佚文对王安石的语言文字观试作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王安石炼字的“拗劲”
作者:徐乘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瓜州  宋神宗  王安石  江南  熙宁  扬州  泊船  公元  锐意改革  汴京 
描述:之隔的京口,但见皓月当空,青山隐隐,江水滔滔,不禁触动绵绵乡情,挥笔疾书,写下了《泊船瓜州》这首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
新编王安石年谱
作者:高文 高启明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江宁  年谱  大学士  考略  元丰  舒州  荆国  侍郎  新编 
描述:一月十二日生。李壁亦言介甫生于天禧五年辛酉。自天
王安石的“荆公新学“
作者:陈正夫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宇宙万物  思想渊源  生成论  自然观  李觏  程颐  社会危机  “命” 
描述:行改革。王安石变法,旨在抑制兼并、放宽压榨、推动生产、富国强兵,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为着进行变法,王安石不仅改组太学和地方学校,
略论王安石的散文艺术
作者:刘毅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散文艺术  散文作品  孟尝君  司马光  语言  答司马谏议书  《游褒禅山记》  艺术特色  复仇现象 
描述:某些篇什缺乏美感和回味。
王安石教育思想评述
作者:吴自强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考试制度  学习  教育目标  人才培养  评估  宋朝 
描述:等处做地方官二十多年,他的改革时政思想就是在这时逐渐形成并系统化的。